第168章 群女送考
京京营丶孝陵卫丶锦衣校尉丶江防水军等等。
但是,号军也是随即抽调,随即分配的。
每一次大考,都要抽调近万士卒,维护贡院秩序。
负责朱寅号房的号军,乃是南京锦衣卫的力士,是锦衣卫中的普通士卒。
朱寅赶紧拱手行礼:「大哥尊姓大名,在何处当差啊?」
那号军笑着回礼道:「小人元钊,一介军户粗汉,不敢受小相公的礼。小人如今在南京锦衣卫驯象所当差。」
他二十有馀,却对年仅十一的朱寅自称小人,这也毫不奇怪。
因为他是军汉,而朱寅是士人。双方身份差距很大。
朱寅如此客气,反而让他有点受宠若惊了。
朱寅问道:「锦衣卫驯象千户所---如今南京还有象麽?我记得,驯象千户所在广西啊。」
元钊见他感兴趣,很有耐心的解释道:「有啊,象房所还有二十四头大象,
为的是如果皇上南巡,仪仗要用。只是—」
说到这里,他似乎有难言之隐,换了话题道:
「小相公没有说错,锦衣卫驯象千户所的确在广西,是专门捕捉野象丶训练战象的。可又在南京丶北京各留一个驯象百户所,管理象房中的仪象。」
朱寅这才明白了。原来驯象千户所分作三处,三个百户所在广西,另外两个在两京。
南京丹阳湖畔的象房,如今居然还养着二十多头大象呢。
「原来南京还有大象,真是令人欣慰啊。」朱寅似乎很是高兴,「到时一定去看看。」
元钊神色惭愧的说道:「南京象房有象奴数百人,小人不过是看管象奴的力士而已。小相公若想进象房看象,小人却是爱莫能助,无权准入。」
朱寅忽然想起黄冠丶郭任等「建文逆臣」的妻女,正是被朱棣配给了南洋进贡的象奴为妻。
他心中有数,换了话题神色诚恳的说道:
「元大哥连个座位都没有,实属辛苦。这次要陪小弟九天,小弟委实不落忍傍边其他号房的号军,见朱寅对士卒如此客气,不禁都是心存好感。
清理完号舍之后,朱寅这才坐了进去。
此时太阳刚好下山。元钊等号军也离开了,回到了号军休息的军舍。
坐下来之后,朱寅发现又多了一个优势:因为他身子小,所以这个号舍显得不太逼仄。若是成年人,那就更加压抑。
九天六夜,吃住考试都在这狭小的一席之地,不远处就是一间间的茅房,臭气蒸熏,苍蝇飞舞,蚊虫肆虐—
朱寅之前还想不到,现在终于知道为何号房条件这麽差了。
就算考生多,可贡院这麽大,完全可以提供几平米大的优质考房,也有能力维护,不至于这麽恶劣。
为什麽这麽做?
这也是一种考验。
在环境如此恶劣的考房之中,能连考九天,还能不出差错的交卷,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这本身就是一种筛选:朝廷需要有耐心丶体质好丶韧性强的官员。
这就是为何明朝进士的平均寿命超过六十岁,而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二岁。
号房这麽狭窄,却偏偏在每个号房的外面,放置一个炭炉,一篓木炭。这是用来做饭丶烧水用的。
没错,还能带米面蔬菜,自己烹调。
不是说君子远庵厨麽?这会儿又不是了。
所谓的桌子,其实就是一块简陋至极的号板,所谓的椅子也是一块木板,都卡在两边的砖槽里。
白天考试就是一套桌椅。夜里两块板子取下来拼凑在一起,就是一张「床」了。
蒲松龄说得好,真是秋末冷蜂啊。
朱寅打开食盒,开始进食。
宁采薇准备的食物,十分精美可口,除了肉菜之外,还有奶糖丶奶粉。
庄姝和唐蓉准备的饮食,也很精美讲究,看得出两女是用了心思。
明天就要正式考试了,今晚要吃好丶喝好丶睡好。
否则,就算他的体质好,也难以在这种鬼地方坚持九天。
等到朱寅吃完饭,已经夜幕降临,很多号房之中,都燃起了蜡烛。看上去就像庙宇中的灯龛,一长溜整整齐齐。
但在朱寅看来,又像是后世的路灯。
但也有的号房黑灯瞎火,没有点灯。因为这些士子很穷,蜡烛带的少,不敢随便用。
正在这时,忽然一队队号军提着水桶,四处浇水。
还有不少人手持水枪,发射水炮。整个考场一片潮湿,水气朦朦。
一群号军大声喊道:「考场乾燥,烈火无情,小心火烛!严防火灾!」
原来,是为了防火。
说起来,贡院失火也不止一次了。由不得朝廷不小心。
所以每次大考,必须防火。
说来也是诡异的很,英宗天顺年间,于谦被杀后,北京会试考场两次发生火灾,第一次烧死举人十几人,第二次烧死举子七十多人,天下大震。
英宗惊惧之下,亲自写祭文祭祀,追增殉难举人进士功名。下旨将火灾遇难的举子们葬在朝阳门外,亲自撰写碑文曰:「天下英才之墓。」
在朱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