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圌山把总!
第179章 圌山把总!
第二日大早,朱寅带着礼物进城拜座师丶房师。
很多新科举人也都一起去贡院行拜师礼,
众人见到朱寅,都推举朱寅为首,进入贡院拜见。
就在新科举人们入院拜见之际,主考官刘元震等人,正在写一封奏疏:
「」..—国家抢才大典,臣等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卑以自牧,暗室难欺。纵不能绝沧海遗珠,竭山野余贤,唯以公正为准绳,为国择才于斯,犹恐伤陛下圣明丶坏朝廷法度于万一,安敢逞一私而废挚诚焉--夫政通人和而天地清明,天地清明而锺灵毓秀,遂孕气感运而出贤才,若神童者凯非造化也与---郁郁乎文教昌盛,遂有祥瑞出世也—」
「」.—-江宁朱寅,出生寒微。失恃失恬,然仍三岁读书,五岁明理。其天资之灵秀,龄方十一而知九思,年未舞勺便知九经。其经义丶书道丶史集丶诗赋皆蔚然可观者。天生夙慧自古常有,而若朱生之神秀可取者亦鲜矣-百亩之园,必有灵芝。一山之林,必有秀木,论天下乎?臣等不敢因其年幼,孩视贤才,有失择才之道,心存偏颇-是以公论取中头名,定为解元。榜单一下,然无可质疑者,若众望之所归也--盖吴人皆知其才,誉为南雍神童,江左朱郎,故不惊定—.」
「寅以稚龄中孝廉,夺解元之桂冠。设若春闹中试,年十二已执笏朝阙也。
寅虽开国未有之佳话,然终出身寒家,较之天潢贵胄丶龙子凤孙者,又实不足论也。皇长子,陛下至亲骨肉,天下社稷根本,天资聪慧-然七岁仍未出阁读书,
何也?臣等不知天家之长子,不如寒门之稚童也——」
「.—-伏惟陛下察纳雅言,以安内外之心,皇长子出阁读书礼不可废。陛下虽爱之切,亦不宜以年幼为由,废祖宗成法,失朝野之望-—」
起草完之后,几人交相看了一遍,又再写一遍,就封印起来送往京师。
这些奏疏送到京师,必然会让国本之争再起波澜。
几人都知道,朱寅这个名字,一定会「简在帝心」
至于朱寅将来是福是祸,那还重要麽?重要的是-皇帝必须要立皇长子为储君!
哪怕皇帝再讨厌「都人子」,再喜欢朱常洵,大明太子也必须是「都人子』
!
他们取中朱寅为解元,也只是把朱寅当成一颗棋子而已。当然,其他举子就算想当这个棋子也不可得。
等到朱寅等新科举子进来,依次献上礼物磕头拜师,也就定下了所谓的师生名分。
刘元震等人勉励了几句,让众门生戒骄戒躁,好好读书备考,争取明年春闱再中进士。
解元考中进士的概率有一半,一般举人中进士的概率只有四分之一。
而浙江和南直隶的解元,中进士的比例却高达七成!
所以刘元震等人格外勉励朱寅这个解元,要他一定要再接再励,成为十二岁的进士。
殷殷切切的一番叮嘱,似乎对朱寅这个大明祥瑞极其看重。
甚至,刘元震还送了一套考试教材给朱寅。最着名的就是时文集《京华日抄》。
朱寅心中明镜一般。如果自己明年进士落第,刘元震等人的面子就挂不住了,甚至会被人翻旧帐,说自己担不起解元,刘元震丶王祖嫡等人会有舞弊之嫌。
要是考中进士了,那就谁也没话说,还会夸赞刘元震等人慧眼识珠,公正无私。
这种不可明言的弯弯道道,其他举子当然想不到。他们又不是穿越者,对眼下的国本之争缺乏历史性认识。
而朱寅站在历史老人的肩膀上,自然洞若观火。
接着,考官们就带着朱寅等人一起去祭孔,
祭孔之后,朱寅等人又去巡按官署拜见巡按御史乔壁星。巡按是乡试监试管,也算主考,所以新科举人也要去拜见。
谁知乔壁星不在南京,已经去其他地方巡查了。
巡按巡视本省各府县,没有固定官衙。
没有固定官衙,不是没有官衙。意思就是,巡按御史有很多个官衙。
到底有多少个?
按制度,各府城丶州城丶县城,都要设置一个衙门:察院。
各地的察院,就是巡按御史的住所兼衙署。
巡按不来,本地察院就封锁。巡按到本地巡视,察院就开启。巡按离开本地了,察院再次空置。
所以乔壁星在南直隶有好几十个衙署,哪里能找到他?新科举子们只好作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朱寅按照规矩去拜座师,宁采薇则是带着宁清尘去了守备府,告诉姑父姑母喜讯。
田义当然早就知道这个喜讯。可他也知道,朱寅这个解元有多麽微妙。
那些文臣,还真是不择手段。
但总的来说,对朱寅还是利大于弊。皇爷那里,自有他去分说,不会让皇爷迁怒朱寅。
他早就准备好了贺礼:教坊司的年轻奴婢两百口!
这个礼物,不可谓不重。
南京教坊司其实早就没落了,但仍然有成千上万的世袭官奴,世世代代被奴籍所制,为官府衙门服役,终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