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女牧首的可能性
“我都没考虑过这么复杂的问题。”郭破奴明显和郭康一样,刚刚才反应过来这个问题。她这方面,确实没有狄奥多拉的敏感性那么强,只好承认道:“那回去,我帮你一起问问母亲,看看她的建议吧。”
“不过,小让娜是想要干什么啊?”她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所以然来:“她在法国那边,直接要个封号、头衔不就行了么。”
“要我说,虽然现在王室和她爹关系不好,但她的家族在这儿呢。现在法国内乱不止,其他人自然需要先把她爹这种本事不大还碍事的人排挤出去,好扩大自己的势力。”她分析道:“但我觉得,只要明朝和罗马的势力还在,等法国国内稳定下来,新的国王肯定还会向她家示好的——甚至都不一定是这家国王。哪怕英王最后打赢了,也会成为新的法王,继续这些政策的。”
“这么说也没错。”郭康表示赞同。
郭破奴认真起来,还是可以好好思考问题的。可惜,平日里她都过于大大咧咧,经常懒得考虑这么多。今天不知道为什么认真了些,整个人就靠谱多了。
“那她还想干什么?”郭破奴颇有些好奇:“她想和罗马公教一样,自己去当大牧首么?”
“公教的那个故事,也不是真的啊。”郭康纠正道。
“啊?”郭破奴再次满脸意外地出声:“女教皇不是真的?”
“反正没有确切的证据。”郭康告诉她:“从权威些的资料看,应该是虚构的。”
“这样啊……”郭破奴还有些失望。
郭康也不知道怎么给她说。
女教皇若安的故事起源于中世纪,现代人一般认为是虚构的——问题是,中世纪后期,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真的。
而且,不止平民这样认为,连不少教士,乃至地区主教级别的教会高层,都对此深信不疑,还专门进行了记录。
这个故事有两个版本。法国的版本说,若安是一名来自德意志地区的普通村姑,但她十分渴望知识。当时,能向平民提供教育的只有修道院了,因此她就女扮男装,进入修道院学习,并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成为了当地有名的神学家。
之后,为了进一步深造,她先后辗转多地,最后来到了公教教会的中心罗马。得益于扎实的神学功底,她在教廷内步步高升,同时又因为慈悲为怀、乐于助人,也获得了平民的支持。因此,在当时的教宗逝世之后,她在教士与平民的欢呼与掌声中继位,并且选择“若望”作为教宗名。
然而,即位之后,若安却爱上了一名男子。在她成为教宗两年多之后,在一次游行活动中,若安在古罗马时代就是主要街道的“圣街”上,当众诞下了一个婴儿。
人群一时哗然,发现真相的民众极其愤怒,把她绑在马尾后面游街。然而等气头过去,人们又想起她平时的善行,于是没有处死她,而是将她监禁起来。她的孩子也被教会收养,最后也成了一名主教。
其他的版本则有不一样的结局,比如另一个流行的波兰版本,就严厉一些。这个版本也认为若安是德意志人,后来在雅典学习,因为知识水平高,后来从公证员、教士、一路当到枢机主教。在教宗的任上败露后,她被民众一边诅咒,一边用石头砸死。
而她产子的街道,就是连接圣彼得大教堂和教宗官邸拉特兰宫的“圣道”。只是之后,教宗们以此为耻,称其为耻辱之路或者回避之路,都尽量绕开这里。
不管哪个版本,情节都很曲折离奇,因此广泛流传。
“我觉得,这个故事的作者们,似乎都挺了解教会内部的。”郭康告诉郭破奴:“你看选举教宗这段,其实就是一个冷门知识点:教宗并不一定通过秘密投票产生,其实是有三种方式的。”
“通过与会者共同的大声欢呼或者鼓掌,也可以直接通过选举。因为这是古典时期就流传下来的、和投票一样具有法律效力的正规方式——要是按照最原初的希腊民主制度,这种方式其实比投票还正规呢。”郭康笑道:
“而第三种,就是‘妥协’。这其实也是教会规则内,允许的制度。”
“我明白了。”郭破奴点点头:“怪不得这么多人上当,原来是内鬼编的……不过这是为了什么?给女性当神职人员铺路?”
“怎么可能,反过来说还差不多。”郭康摇摇头:“这故事,是在当年公教教会改革的时候出现的,目的是用夸张的故事,告诉大家教会的腐化有多么严重。你看,女人都能当教宗了,还有比这更离谱的么?”
“当时,西欧的很多教士都呼吁进行改革,要求严明教会的纪律,加强自我约束,逆转教会的腐化变质现象,从而让它得以复兴。这种大环境下,出现女教皇,是教会管理不力、制度出现巨大问题的暗示——哦,可能都不叫暗示,算是明着讽刺了。”
“他们看女教宗的故事,可不像我们看花木兰。”郭康提醒道:“人家的原意,是要杜绝这样的人出现,故事也是给大家当教训,可不是当榜样的。”
“那……小让娜没戏了啊。”郭破奴听了他这串分析,反应过来,居然有点惋惜。
“这故事毕竟不是真的——或者说还好不是真的。”郭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