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祁同伟进国服,半步登天 > 第684章 点头称赞

第684章 点头称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老人们则在一旁点头称赞,不时补充几句经验之谈。

与此同时,村里的几位种植大户和养殖能手聚在一块儿,谋划着与周边村庄联合展销的事儿。“咱村的有机蔬菜、土鸡蛋一直名声在外,可不能埋没了。和隔壁村一起办展销,品种更多,吸引力肯定更大,到时候来的批发商多,价钱也能卖得好。”一位大叔边说边比划着,眼中满是对丰收的憧憬。

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村庄很快就行动起来。农闲时节,村里的青壮年们扛起工具,奔赴景区建设一线。他们喊着号子,搬运石料、夯实地基,每一滴汗水都倾注着对村子的深情。妇女们则在临时搭建的灶台上忙碌,炊烟袅袅,饭菜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为劳作的人们送去温暖与力量。

祁同伟和侯亮平也没闲着,他们穿梭在各个施工现场和农户家中,协调各方、解决问题。祁同伟凭借着对村子地形的熟悉,为旅游设施规划出最合理的布局,既兼顾美观又考虑游客的游览便利性;侯亮平则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参与展销的农户们培训营销技巧,教他们如何突出产品特色、吸引顾客。

然而,发展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当村里的旅游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农产品展销筹备紧锣密鼓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村庄。这场暴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村里的一些老旧房屋被冲毁,部分农田被淹,即将收获的庄稼倒伏在泥水中,损失惨重。

望着被洪水肆虐后的惨状,村民们的脸上再次布满阴霾。有人忍不住低声哭泣,有人瘫坐在地,满心的绝望。强子拄着拐杖,在家人的搀扶下,艰难地来到受灾现场。他看着眼前的一切,眼眶泛红,声音颤抖地说:“村子刚有点起色,怎么就遇到这么大的灾啊……”

祁同伟和侯亮平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看着乡亲们痛苦的模样,他们的心像被刀割一般。祁同伟大声喊道:“大家别灰心!咱们经历了这么多困难都没倒下,这次也一定行!先救人、救庄稼,能挽回一点是一点。”侯亮平也迅速组织起年轻力壮的村民,成立抢险救援小队,奔赴各个受灾点。

他们冒着大雨,在泥泞中穿梭,帮助被困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抢救出一些重要的物资和农用设备。老支书也带领着妇女和老人,在临时安置点为大家准备热水、食物和干净衣物,安抚受灾群众的情绪。

暴雨过后,村庄一片狼藉,但村民们没有被灾难打倒。在祁同伟和侯亮平的带领下,大家迅速开展自救。一方面,向上级部门报告灾情,争取救灾物资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村民们互帮互助,修缮房屋、清理农田。周边村庄得知消息后,也纷纷伸出援手,送来种子、化肥和生活必需品,与他们共渡难关。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村庄逐渐恢复了生机。受损的房屋焕然一新,农田里重新种上了庄稼,虽然错过了最佳播种期,但大家精心呵护,期盼着能有个好收成。旅游设施建设也在加班加点推进,为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做准备。

在又一次的村民大会上,祁同伟望着台下虽面带疲惫却眼神坚定的村民们,感慨地说:“乡亲们,这一路走来,咱们遇到了太多的困难,但每一次咱们都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团结。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手牵手、心连心,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过上好日子!”

台下,村民们听着祁同伟的感慨,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历经沧桑后依然不灭的希望之光。掌声渐息,老支书缓缓站起身来,他的身影在岁月的磨砺下略显佝偻,但此刻却透着一股坚毅。“祁书记说得对,咱们这一路,那是咬着牙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虽说遭了灾,可大伙的精气神没垮,这就是咱村的根!”

然而,正当大家准备重整旗鼓,迎接新生活时,新的挑战却悄然降临。随着周边地区对生态旅游的重视与跟风开发,竞争压力陡然增大。曾经那些被村庄独特风光吸引的游客,如今分流到了其他地方。村里几家农家乐的生意变得冷清,店主们愁眉不展,望着空荡荡的桌椅,心急如焚。

“这可咋办啊?咱们投了那么多心血,眼瞅着旺季要来了,客人却越来越少。”一位农家乐老板娘拉着祁同伟的衣角,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几分哽咽。

祁同伟心中同样忧虑万分,但他知道,此刻必须稳住大家的情绪。“大嫂,您别着急,咱一起想想办法。这旅游市场变化快,咱们得跟上趟儿。”他转头望向侯亮平,眼神中满是寻求支援的急切。

侯亮平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开口:“我觉得咱们不能再按部就班了,得挖掘出咱们村独一无二的卖点。之前咱们主打田园风光,现在得往深度体验上靠。比如,增加一些传统农耕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亲自下地干活、学做农家菜,把他们留下来、玩尽兴。”

村民们听了,纷纷议论起来。有人提出质疑:“这能行么?咱庄稼人觉得稀松平常的事儿,城里人会感兴趣?”但大多数人还是愿意一试,毕竟此刻已没有太多退路。

于是,在村委会的组织下,村民们再次忙碌起来。大家翻出搁置多年的老农具,修缮一新,在田间开辟出专门的体验区域;擅长厨艺的妇女们聚在一起,研究如何将家常菜谱改良得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