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史上最简短的实控人简历
第204章 史上最简短的实控人简历
在宋儒华看来,产学研这个问题,才是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难题。
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国家就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如今,20多年过去了,科技、经济“两张皮”仍未缝合。
溯源回去,其实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建立之初,并没有将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支撑经济发展放到核心位置。
当然,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殊背景,站在后世去批评历史的错误,只能说不是傻就是坏。
卿云哈哈大笑着,“老宋,没必要拍马屁吧?”
宋儒华倒是认真的说着,“这可不是马屁。
如果将技术分为1-9级,在我看来,高校和科研院所做了1-3级,企业做了7-9级,而中间的4-6级被称为‘死亡之谷’,也是脱节的原因。
虽然国家已经建立了科研体系和产业体系,但科技成果转化仍缺乏顶层设计和完整的体系建设。”
卿云微微笑着,“发展中形成的问题,就依靠发展来解决,完整体系的建设也是在实践中慢慢积累起来的。
过去的创新是大学、企业、研究所各做一段,产学研融合本质上是要实现贯通式的创新。
老宋,我知道你是教授,虽然后面你做了企业家,但其实你心里面始终站在学校一方。”
他在心里暗忖着,其实这也是一种脱不掉的孔乙己长衫。
卿云继续说着,“你承不承认,大家常说的‘科研院所积累了大量成果,但很多成果又无法转化’,其实是因为这些成果本身就不具有转化的可能性。”
宋儒华阿巴阿巴两声,想要反驳,但也确实无法反驳。
卿云见状嘿嘿的笑着,“这就是供给与需求的错配,所以有的时候不能怪企业短视,而是两者的对话不在一个频道上。”
宋儒华仔细琢磨了一下,也不得不认可这个观点。
卿云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宋,把你的想法形成一个方案,我们请专家来评审,然后共同发出声音,来改变这一切。”
说到这里,卿云在心里冷笑了一声。
当集成电路成为一级学科后,两院的学部会发生变化,这样就不会出现外行审核内行,让汉芯蒙混过关的情况。
等他忙完了手里的事情,再腾出手来收拾汉芯这个中断了华国自研芯片之路十五年之久的罪魁祸首。
其实在他看来,收拾汉芯并不困难。
想起那些小说里在这个剧情上动不动便水上百来个章节,突出一个装逼打脸,卿云就觉得很是降智。
哪里用得着什么冒死揭露?
老子不嫌弃你技术差,落后国际多少年,直接下十万片订单用实际行动支持国产芯片的发展就行了。
不接?
呵呵!
那就可以说道说道了,你为啥不接?
没法流片?老子帮你做啊!
宋儒华闻言也点了点头,“行,我这几天抓紧时间先写一个初稿出来……
我倒是觉得可能你在11月份的企业高峰会上可用得上。”
卿云愣了一下,不确定的说道,“老宋,你太抬举我了,我可能还不够资格吧?”
这个峰会从81年开始举办,是我国企业界行业领袖与国内外政要、国外著名企业家、经济学家,共同探讨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关于企业发展的盛会。
其实以前每年都是4月召开的,不过今年由于流行感冒的原因推迟到了11月举行。
卿云自觉现在他和‘行业领袖’四个字沾不上边。
宋儒华闻言扔了一个白眼给他,“老子去年都够资格,你把TOP吞了,你自然也够。”
说罢他笑了一下,“按说,其实你可能真不够实力参加,但是今年的议题是,‘新领导、新动力、新变革和未来经济领导人颁奖典礼’……
小子,以你现在的热度,要是这后面几个月打出点亮点出来,你受邀是一定的。”
卿云琢磨了一下,按照自己现在的计划,貌似还真保不准有这机会。
这倒是一件好事,不仅仅是可以向行业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且也可以提前宣告一些概念。
经过宋儒华盲猜‘集成电路’发展一事,他再也不敢小觑这天下原本的枭雄们。
那些具备卓越眼光的人士,在听到自己超越时空的概念后,会发出怎样的思想碰撞?
卿云有点期待了。
共襄盛举,才是一个产业发展之道。
后世的华唯突围,其实并不是华唯的一家孤军奋战,而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站在了华唯的背后。
看不见的英雄有很多很多,哪怕是什么都不懂的普通老百姓,在这场突围战里都是英雄。
别的不说,就华唯的手机,有多少人是拖了好几年坚持不换,一直等着华唯的新机出来做贡献的?
那几千万部销量,那红萌系统突破生死线达到8%的市占率,便是明证。
“对了,我明天再请一天假哈,我带我女儿去放风筝,圆一个梦。”
不知为何,请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