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食仙主 > 第548章 紫宸(下)

第548章 紫宸(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548章 紫宸(下)

元照再拜起身,视野上缘触到了那道黄绸的衣摆。

他即刻顿住,不再上视,低着头退回座位。

这道身影其实从不显露什麽威压,既不喜怒无常,亦不残忍暴虐,他很多时候喜欢安静,但开口总是清楚明白;他并不像前面几个皇帝那样注重礼制,他会深夜唤朝臣来寝宫,也会换上便服去臣子的宅邸,但从无人敢因此在他面前僭越一丝一毫。

他提着戟和剑来到这个位置上已经快三十年了,庞大的帝国在他手中复兴,他放眼的地方是天之南丶地之北,以及无穷云霄上的高渺冥天……而在御座之前,早已尽是匍匐之臣。

元照知道自己登上足以看见这道身影的位置时已经晚了很久,他不像那些耄耋老臣一样知晓这位君主的过去,因此总是怀着十二分的小心和敬畏去接触和面对。那些史书里一些前代皇帝往往并不握有这样的威权,元照能够很清楚地感知到这道身影对这座帝国绝然的掌控,连五姓世家也对其怀有不难看出的小心和畏惧。

而即便已做了快十年的尚书,这也只是元照第六次来到这座紫殿。

暗黄的地锦,雕铜的栋梁,高悬的帷幔,以及大唐至中至上之地应有的宁和安静,风啸的冬夜被远远隔绝在外,能夜间来到这里有一把椅子,应是这帝国莫高的殊荣。

已落座之人俱是眼熟的身影,元照只扫了一眼——天理院哲子丶中书令丶门下侍中丶御史大夫丶礼部尚书……李度。

这位紫衣因年老得一把软椅,清矍的脸安静看着地面,手里缓缓数着一串念珠。

「我近日收的摺子越来越多,官衔也越来越高,士林是我朝吏治之砥柱,今日数千士子临于皇城之下,他们共上之《十请》我看了,行何章程,我想听听几位的见解。」上首传来轻微摞迭摺子的声音,「诸卿都有议论和上书,我也见了几篇精到言论,像郑歧的《科举新法改》,卓羽纶的《士与五姓之庙堂》,官志沂的《法在公卿之上》,见地都很深刻——喏,拿给几位卿家看看。」

轻缓的脚步下来,一个小黄门将几份抄好的摺子一一递给他们。

元照低眸接过,随意翻开一个——其实他根本不必去看,这三人会写什麽他心中早就清楚。

今日士子之抗议表面在愤怒王家子之行凶,根本却是士子地位的低下丶五姓的压迫统治,而士之读书求进,正在科举,王家子可以不伏法,但科举不能不改制。

但改制,其实也并非只《科举新法》一条路能走。

士林虽然已经汹汹,庙堂上总体还是冷静,高处便有几位自己就是山头,并不显然站在哪一方,以及尚有许多小门第的出身,他们于此事有更温和的观点。

且说,【禁荐令】不取消,士人就过不下去吗?

当然不是,前面几个百年,大唐都是这麽过来的,其中不乏公荐之中伯乐识宝马的美谈。

只是无忧无虑的统治层就是会惯性地增长自己的压迫,近些年越发变本加厉,因而再度激起了反抗——这大概是一个新的周期,无论是世家自行调整,还是皇帝麒麟乃至外战插手,将世家肆无忌惮伸出的枝蔓收敛回去就好了。

但《科举新法》偏偏要从根上夺去世家掌控士子丶乃至统治吏治的权力,将之完全还归士人。

郑歧的《科举新法改》大约就是此意,他一直着手修订许相的《新法》,去掉一些尖锐的矛盾,努力将之改为更温和丶两方都能接受的版本。这位老臣虽然出身郑氏,但确实是既有清名,又通世务的朝堂老松,这本《新法改》经过几次修改已确实可以推行,而且元照几乎可以确定,世家会接受,而士林即便不会满意,但也会有人满足,有人叹息,并且开始动荡分裂……人心一散,其实也就败了九成了。

他和女子说「等不及」,抢在今日促成这次皇城抗辩,这本《新法改》其实是原因之一。

他合上此本,殿中无人言语,他默不作声地翻开下一个。

卓羽纶是朝堂年轻一辈中崭露头角之人,这位年轻人确实总有更高更深的视角,并且极坚定地只与御座上那道身影同一立场。

他这篇摺子跳过了科举这一争端,曰大唐百年之裂隙不在一科举,而在士与五姓之庙堂,这两派的关系天然对立,并且一直是畸形的,因而重构两方庙堂权力的关系才是根治痼疾之关键。

他的建议是保留五姓遴选士人的特权,但要他们极大程度地退出朝堂,让位给天下士子,盖因五姓本来持有麟血,应天之选,由来与大唐共存,永远保持超然之地位,遴选之权又足以令他们不与大唐脱钩。

而士子们无地无兵,往往也无修为,得权亦无虞社稷,且士人们所求之理想是建事立功,多过肆意享乐,他们治理社稷,显然优过这些五姓之人。

这是一个更激进丶更大刀阔斧的愿景,甚至超过所谓《科举新法》,某种程度上它确实「两全其美」,要完成这个愿景除了长久的时间之外,真正核心的是一位实权君主的决心……元照稍微顿了一会儿,在心里尝试揣摩了一下上首那道身影的意愿,却没丝毫抬头窥看的动作。

刑部侍郎官志沂的本子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