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第174章 销售模式
部分,一是从崖州等地购买的成品植物压榨油,二是牧场饲养的动物宰杀之后取出的动物油脂,三是用三亚遍布沿海地区的椰子压榨出的椰子油。但无论是哪一种油脂来源,规模都还相当有限,除去穿越集团治下这两三千人的日常消耗之外,可以用来进行工业生产的油脂总量并不太多。 而制皂所需的纯碱,目前相关部门也还没有具备大规模生产的能力。虽然制备纯碱所用的食盐已经量产,但另一项重要材料氨的制备,却需要大量的煤炭才行。不管乔志亚等人是想采用比利时人索尔维发明的氨碱法,还是想直接上马更加高大上的侯氏联合制碱法,那都得指望黑土港早日投产,保证大本营这边有足够的煤炭可以用于生产才行。 因为这些原因的存在,在大明社会大规模推广物美价廉的肥皂恐怕还得推迟很长一段时间,不过施耐德却认为这并不是坏事。以穿越集团的产能而言,不管推出什么样的外贸产品,其产量肯定都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与其直接生产大众消费品,倒不如先将这些工业品当作奢侈品来进行销售。 就如同之前推销玻璃文具的策略一样,先推出一些高逼格高价格的高端产品,引领起社会上精英阶层的消费风潮之后,再随着产能的扩大逐步推出一些针对中低端消费群体的产品。而由社会精英阶层引领的这种自上而下的消费风潮,也将会在后期推出中低端产品时为穿越集团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推广成本。 这个营销方式同样也被施耐德套用到了香皂的推广上,在他的设计当中,香皂的发售对象并不是平民百姓,而是具有一定消费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人群。这个群体的消费习惯一向都是普通人羡慕和模仿的对象,不过因为经济实力的关系,普通人消费不起精英系列的产品,当有朝一日穿越集团向市场推出价格低廉的平民系列时,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几乎是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当然,具体如何在产品规格和价格上实现不同系列的差异化,以保证高端市场不会受到低端产品的冲击,还需要有关部门慢慢下工夫去研究筹划才行。 看完了香皂之后,另一项产品火柴的演示就显得生动而直观了,这一擦就燃的引火之物根本不需要什么解说,李奈和贺强就能了解到它的功用是什么。这东西相比目前惯常使用的火石火捻之类的发火工具可方便多了,李奈和贺强亲自尝试点燃了几根火柴之后,都是大为赞叹。 当然了,东西虽好,价格自然也不会便宜,施耐德为火柴开出的批发价是一元十五盒,也就是大约合六七十文一盒,按照每盒五十根来计算,每次的使用成本竟然要投到一文钱以上。而这仅仅只是厂家批发价,真等到“福瑞丰”发售的时候,这个价格至少还要上涨一倍左右。 不过李奈并不担心这东西卖不出去,就像施耐德说的那样,便宜的东西有便宜的卖法,贵的东西有贵的卖法。物品本身制造的成本并不等于它的实际价值,能把便宜的东西卖出高价,这才是一个商家应该追求的目标。这火柴和香皂虽然不便宜,但李奈相信只要找对了方法,同样可以让它们像玻璃文具那样成为热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