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 抵达山东
扎在山东海岸上的海汉海军可能会采取的“侵略”行动。这就意味着山东半岛地区的东半部基本上没有部署任何属于官方的海上武装,实际上也就是彻底放弃了这一海域的控制权。 “倒是省了不少麻烦。”刘尚大致也能琢磨出这其中的门道,忍不住嘀咕了一句。不用与大明水师直接过招,便轻松掌控了这些海域的通航权,海汉无疑又是扮演了大赢家的角色。这也是得亏山东距离海南岛足够遥远,要是距离跟福广差不多近,只怕海汉人早就将这山东半岛占去了大半。 在海上继续漂泊了三个昼夜之后,船队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位于山东登州福山县的芝罘岛。尽管所有人来此之前都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但进港之后还是被这里已经趋于完善的港口设施所震惊。这里的港口规模虽然不及舟山定海港,但建设标准却是丝毫不逊色,不仅有与其他海汉港口统一标准的泊位,及货物装吊、轨道运输等等设施,其运作也是按照海运司的制式操作规程在进行。从入港引导、停泊靠岸,到下客、卸货,都是与其他海汉港口别无二致,这些细节也是让初来乍到的官员们有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唯一有些让人感到不太适应的,大概便是这里的天气了。相比温暖的南方,此时的山东已经必须要裹上棉袄棉裤才能长时间待在室外了。刘尚等援建干部都早早穿上了配发保暖衣裤,但寒冷的海风刮到裸露在外的脸上,依然是让人感受到了北方冬天的厉害。 刘尚打了个寒颤,将脖子上的围巾又使劲往衣襟里掖了掖,然后耸着脖子,将两只手都揣进了棉大衣的口袋中。他以前一直生活在岭南地区,从未想过北方的冬天是如此之冷,下意识地恨不得将整个身子都缩进衣服里蜷着。好在后勤部门给他们配发的这种棉大衣极其厚实保暖,穿在身上跟裹了一床厚重棉被的效果差不多,而且还有围巾和棉帽棉鞋棉手套,也算是做足了保暖工夫。 旁边的苏峮看到刘尚这模样不禁笑出了声:“刘干事,你这姿势也太夸张了点,这还没到最冷的时候,你就已经缩成这样了。当初我从山东逃难出去的时候,可没这么厚实的棉衣穿在身上,也一样熬过了冬天。” 刘尚摇摇头道:“那是你们北方人比较适应这边的气候,我活几十年还没来过这么冷的地方,跟你比不了。” 苏峮也摇摇头道:“你们南方人就是娇气,这天气哪算冷……算了,过几天你应该就能慢慢适应了。” 刘尚虽然人耸成一团,但却没有忘了习惯性地四下打量港口的状况。现在船已经靠岸让他们下到岸边码头,但接待人员却没有立刻安排他们去住处,而是继续待在码头上。刘尚在海汉体制内待了这么一段时间了,也知道这样的安排大概是有大人物要出现,当下也就老老实实地等着,不敢开口抱怨。 果然不多时便来了一辆马车,从车上下来一名中年男子,在数名安保人员的簇拥之下来到众人面前。经介绍之后,刘尚才知道原来这位长相异于汉人的男子是海汉军中的摩根将军,也是此时海汉驻山东基地的最高军事长官。 刘尚心中不禁有些犯嘀咕,他在舟山的时候听说海汉的海军司令和陆军大将都在山东,但却并非这摩根将军,怎地那两位的地位还在摩根之下吗? 不过这个疑问很快便由摩根自己作出了解答,他告诉众人,目前山东驻军的主力正在渤海海峡对面的辽东地区与后金军交战,因此本地军务由他暂时代管。 刘尚听到这里才明白,原来海汉此时正与后金开战。在距离本土几千里之外的地方,与后金这样强大的国家作战,刘尚对海汉的勇气也是颇为佩服。他虽然没来过北方,但也知道大明这几年在北方战线上颇为吃紧,后金军却似乎越打越强,年年都会南下叩关,劫掠大明的财富与人口。相比吃相难看的后金,同样是对大明进行掠夺的海汉却真的是堪称优雅了,至少还是披着贸易与移民的外衣,极少有直接撕破脸动手的时候。 但刘尚不太明白的是,海汉为什么要出面去跟后金作战。照道理来说,后金在北方关外牵制大明,海汉才能安安心心地在南边搞事情,不用担心被大明清算。而这么远跑到辽东去跟后金打仗,最大的受益者显然不是海汉,而是大明,海汉为什么要自掏腰包去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打败后金,对海汉又能有什么直接的益处? 这些问题刘尚不懂,但他相信自己会在这里找到答案。他要留在这里工作的时间还很长,有的是机会慢慢打探相关的消息。不,或许根本不需要进行打探,自然会有人将其中的内情告知他。因为他现在是青年团的干事,同时还要分管一部分宣传工作,这些内幕如果不告知他,那他要如何向基层的百姓和士兵们进行宣传? 摩根在码头上对刚刚到来的干部们进行了简短的宣讲,大致介绍了本地的状况,然后称这些干部和基层官员是“为海汉照亮北方的火把”,“开疆拓土的功臣”,以及“将被载入史书的杰出人物”,毫不吝啬地使用了各种褒奖词汇,让包括刘尚在内的所有人都感觉自己脸上有光,仿佛真的已经成为了海汉帝国的大功臣一般。 当然了,也会有一些心思细腻沉稳的人,会想到首长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