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2章 有利可图
陶东来很清楚许心素从来都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当年投效明军之前就是大明东南海域的武装走私商人,后来与十八芝起矛盾也是因为利益冲突。十八芝在战败后,其中的很多头目都被许心素下令灭门以绝后患,这些见不得光的事情海汉也是知道的,只不过为了维持双方的合作关系装聋作哑,并没有出手进行阻止。 类似十八芝这样的垫脚石,在许心素崛起的过程中还为数不少,他能成为一方军阀,可不只是靠抱海汉大腿就能实现的。陶东来毫不怀疑许心素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会干出一些有违常理的事情。而海汉现阶段所需要的移民要嘛是直接充作苦役的囚犯、奴隶、战俘等等廉价人口,要嘛就是来路比较正常的他国民众,如果福建方面掳掠大明百姓送来海汉充数,那这类移民很可能会将被迫背井离乡的恨意转移到海汉头上,从而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许裕拙连忙摆手否认了陶东来所说的这种可能性:“陶总放心,绝无此事。只是今年以来叛军在安徽等地活动猖獗,造成大量民众外逃,若是贵国有这方面的需要,待在下回去之后便可着手安排从内陆招募难民,由福建出海送来海南岛安置。” 许裕拙所说确有其事,在今年正月,张献忠、罗汝才、左金王等多路农民军在安庆会合,攻打安庆未果之后退守安徽潜山。不久张献忠率军自潜山再次出击,连破太湖、蕲州、黄州等地,并于太湖酆家店重创明军,斩明将潘可大等四十余人,明军折损超过六千。而张献忠军又乘胜追击,夺取了和州、含山、六合等地,将安徽境内搅得一团乱。 战事爆发之后,大量难民往南涌入了与安徽相邻的浙江和江西躲避战乱,就连与事发地相隔数百里的闽北浦城、松溪、庆元等县,也有来自北方的难民大批进入。虽然知道农民军不太可能南下打到福建这边来,但许心素还是调了两营火枪兵北上到与江西、浙江交界的浦城县驻守,以防农民军有浑水摸鱼之举。 福建方面当然也曾考虑过是不是把这些进入闽北的难民交给海汉处理,但从闽北到最近的出海口宁德就有大约四百多里的山路,要组织这些难民出海可是一件相当麻烦的差事。而且海汉的移民招募在近年更侧重于技术型人员,福建方面也拿不太准海汉是不是愿意为这些难民买单,而且极有可能没有任何油水可拿,所以一直没有就此作出安排。 不过既然现在陶东来提出了要加大移民规模,并且愿意给予一定的酬劳,许裕拙立刻便想到了大明国内的状况,反正这些难民都是来自福建之外的地区,将他们交给海汉处理,就像当初帮海汉从北方运难民一样操作就行了。这样做既给了这些难民活路,解决掉辖区内的治安隐患,又能为自己谋得好处,还可以借机讨好海汉,可谓是一举多得,许裕拙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机会。 “安徽吗?”陶东来又确认了一遍许裕拙所说的地方,心道回头倒是要再去找情报部门落实一下这个情况是否属实。如果当地真的发生了这种大规模的战乱,那么不但可以从福建招募到战争难民,距离安徽更近的浙江理所当然也能操作一番。按照过去的经验,如果安排得当,那么短期内从大明招募到成千上万的移民也不是问题。 大明国内的农民军叛乱已经持续了数年,而朝廷除了调兵堵截之外,似乎也很难对这些随时都会化整为零潜伏到民间的武装组织进行彻底的剿灭,反倒是被其影响的区域越来越大,流离失所的百姓越来越多。而官府对难民的救助力度有限,于是这些失去了求生手段的难民又有不少被叛军裹挟,导致叛军越打越多,屡禁不绝。 穿越者们当然明白这持续数年的农民军叛乱背后其实隐藏了诸多社会矛盾,大明朝廷想单纯地使用武力手段来解决问题,最终肯定是行不通的,必然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局面。而对于大明这种内乱,海汉并没有多少心思介入其中,这一是战乱发生地多在内陆地区,与海汉在沿海的控制区相隔甚远,也谈不上有太大的直接影响;二来农民军在内陆的反复折腾必然会削弱大明的统治基础,海汉对这种变化其实是乐见其成的,大明的军力更多地消耗在国内平叛的战事中,海汉在大明沿海行事的顾忌也就越小。 而由大明内乱所引发的难民潮,如果海汉能接收到其中的一部分人口,那其实也算是额外的益处了。不过想要享受到这样的好处,那也不能坐享其成,还是有很多工作要提前进行安排,海运、民政、安保等等部门必须要协同完成,才能保证大量人口从大明转运安置到海汉治下地区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好在多年来从海外招募移民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福建澎湖港和浙江舟山定海港都有专门兴建的移民营地可供大量难民的临时安置和中转,只要运力到位便可启动整条移民通道。 至于在组织移民的过程中需要付给福建方面的好处,这在陶东来看来完全不是问题,招募难民比起招募普通移民的成本要低得多,只要人数上了规模,即便是有些额外费用也仍然相当划算。而且从福建引入的内陆难民基本上都是汉人,其价值也肯定会高于由安南国提供的暹罗战俘。 “特事特办,稍后我给澎湖那边发个电报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