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1627崛起南海 > 第1837章 拖延时间

第1837章 拖延时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刻,清军全身而退的机会就要多一分。高桥南看看天色,至少还有两三个小时才会天黑,虽说清军在天黑之后也未必就会停下伐木工程,但至少那时候联军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摸到近处发动突袭。而最快在明天,独立团的二营三营应该也能赶到附近,届时兵力增加之后对战术的选择也能更多一些,拉开阵势与清军正面交锋也未必吃亏。
高桥南很快理顺了思路,至少要将清军的渡江时间拖到明天,而阶段性的目标便是让清军在天黑之前难以持续进行伐木作业。虽然现在主动拉出去与清军交战必然会有一定的战损,但实现作战目标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高桥南权衡一番之后,便下达了新的作战指令,分作三个方向向清军层层保护之下的伐木区发动进攻,以阻止对方伐木为作战目标,但需小心留意敌军动向,避免与敌军陷入近距离的缠斗。高桥南很清楚一旦进入到缠斗,清军向交战区投入兵力的速度可能会让己方来不及脱身撤离战场,这对海汉军将是非常危险的操作。
战斗甫一打响,联军这边便开始出现了伤亡。当清军意识到交战距离已经缩短到他们可以展开反击的程度了,便果断开始从藏身地跳出来,向林间枪声响起处射出箭矢——这也是清军目前仅有的远程攻击手段了。
清军射出箭矢的时候都未必看到了目标所在的位置,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运气随缘命中,但架不住其基数大,若是一声枪响之后便有七八支箭射过来,总会有瞎猫撞上了死耗子。
只是联军当下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既然已经接到了命令,就必须将战术执行下去。虽说缩短交战距离会导致联军士兵的作战风险增大,但相应的命中率和杀伤效率也会随之提高,想要凭借树木作掩体的清兵,在距离拉近之后可就没那么容易藏身了。而联军所装备的步枪大部分都是海汉产,在百米内的射击命中率要远高于清兵的弓箭,加之独立团的七发步枪射击频率高得惊人,只需几支枪便可以对很大一片区域形成有效的火力压制,因此杀敌效率依然是远高于对手。
几个方向突然发动的强攻的确打乱了清军的部署,因为先前联军骚扰一波就主动退走的动作让清军认为这仅仅只是小股部队的刺探行为,但的确没想到山林中竟然埋伏了超过两千名荷枪实弹的敌军。即便是兵分三路,其火力输出强度也绝非林中分散布防的这些清军所能抵抗。
不过也有极少数清兵隐忍不发,直到联军推进到近处的时候才从藏身之地蹦出来,使用刀枪进行贴身拼杀。但这种作战方式的效果十分有限,能够藏身到最后的往往都是单兵,难以形成持续的战斗力,而联军推进时却大多是以班排为单位,哪怕当先的一两人因为事发突然而未能招架住清兵的搏杀,旁边的同伴也会立刻上前解救,一同扑杀漏网之鱼。
高桥南很快意识到清军的防线并没有他所预计的那么牢固,投入的兵力也不是太多,当下赶紧指挥部队突防之后先杀伐木队,并尽可能地带走清军的伐木工具。毕竟像大斧木锯之类的伐木工具,军中虽然会备上一些但也不可能太多——这也是清军派出的伐木队规模有限的主要原因。
当意识到派到林中的部队并未成功守住防线,清军赶紧又向林中的伐木区增派部队,三千清兵在开战大约十几分钟之后就涌入了林中。只是这个动作稍稍迟缓了一点,他们的伐木队因为接到了不准撤离的死命令,这个时候已经死伤颇多,而且更过分的是一击成功立刻退走的敌军竟然带走了一部分伐木工具。
皇太极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大为光火,下令将剩余的伐木工具全部集中起来,并调整原本的伐木安排。就在刚才敌军发动突袭的时候,皇太极想到了一个更为稳妥的办法,即利用现有的木筏将一部分人送到对岸,然后在对岸伐木来完成另一半桥梁的搭建。他就不信海汉人能在这清川江两岸同时布防,只要再有一天时间,将这桥搭建完成,数万大军便可快速退到江北去,顺势摆脱海汉军的追击。
退到林中的高桥南先是确认了清军没有发动追击,然后让各部清点战损,抢救伤员。在先前这短短交锋中,联军已经损失了近百人,轻重伤员更是多达三百余人,由此也足见清军在近战中并非好捏的软柿子。
不过从战斗效果来看,这场突击战还是基本实现了高桥南所期望达成的作战目的,打掉了清军的伐木队,击伤击毙的清军数量应该在千人上下。虽然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好在战损和战果都在高桥南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而且清军也的确停下了在这片区域的伐木作业,看样子是要另行设法了。
清军使用木筏渡江的举动并没有逃过联军的监视,但高桥南在第一时间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举动的真正意图。直到天色渐暗,清军依然没有派出伐木队复工,高桥南才突然想明白了清军的打算。
高桥南的应对策略很是简单粗暴,那就是亲率一部分人马连夜泅渡清川江,到对岸去消灭清军的伐木队,拖住他们的建桥进度。
这个计划风险最大的地方倒不是与清军的交战,而是夜间泅渡。虽说这里的江面已经收窄到不过百米左右,但在夜间完成泅渡和重新集结仍然风险极大,即便是对于独立团这样的精锐部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