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0章
关于山东的难民收容问题,各个海外殖民地的行动速度明显是要比海南岛这边更快,执委会还在开会研究需要采取哪些相关措施的时候,得到消息的各个海外殖民地早就已经行动起来,向福山县派遣了装运难民的船队,唯恐动作太慢就被别处把优质人口给抢光了。 当然这也并非是执委会官僚习气太重导致行动效率低下,海外殖民地对人口的需求本就比海南岛这边更为迫切,引入移民的手续也更为灵活,加之这些地方的决策权和航运资源往往都在最高长官一人手中掌控,只需对自己管理的地区负责就行,其反应速度的确是要比国内快得多。 而执委会需要考虑的问题则要复杂得多,引入大量难民对国内人口结构的影响,对海汉与大明外交关系的影响,后续的安置措施,相关资源的调度安排等等,都是执委会必须要顾及的方面。而这些事务往往又是由不同的部门在负责,所以执委会还得扮演牵头协调的角色。 余锋常年待在田独工业区,所获取的外界信息有大部分都是来自报纸,因此对于目前的难民收容进展,他也是所知寥寥,只是通过以前的认知,大致能想到山东的战乱会间接带给海汉的某些好处。 当然了,海汉收容的难民越多,人力资源就越是丰富,这对目前的执委会所倡导的工业化进程绝对是好事,就连余锋的机械厂未来也将会从中受益。 不过余锋可不想等得太久,他现在手头上在研的项目很多,而像黄志昌、尹德智这样的学徒工能跟进一两个项目就几乎是上限了,他希望能多招收一些资质出色的学徒,这样保证每个项目都会有专人跟进打下手,研究效率便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这事你得找宁崎啊!”白克思听完余锋的话之后,便主动给出了建议:“你这又不是要从其他单位挖人,而是要在学校下手,那还是宁崎说话管用。你手下那两个徒弟,当初不就是这么从学校弄过来的?” 余锋叹道:“此一时彼一时,当时对人才的竞争可没这么激烈,我去跟宁崎说捐资助学,他一口就答应了。哪知道后来搞这一套的人越来越多,现在连初中招生都快要变成委培体系了,想争几个好苗子真的难啊!” 对海汉目前的用工需求而言,教育体系所能培养的专业人才仍然远远不够,特别是拥有一定天分,今后有机会继承穿越者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人才,一经发现就会变成被哄抢的香馍馍。 余锋当然也想为自己多抢几个脑子好的徒弟,今后多少也能继承自己一招半式的本领,不过他平时埋头抓生产搞研究的时间居多,对高层人脉方面的经营有限,到这种时候想找点关系走个后门都没路子。 这事要烧香当然是去找宁崎才算找对庙门,但问题是宁崎那里香火太旺,有太多人想通过他去争夺好苗子,而余锋跟宁崎只是泛泛之交,在这样的竞争中并无优势可言,如果要排队等选人机会,那可就有得等了。既然这条路不太好走,余锋自然也得考虑其他办法,比如今天就是一个难得的时机。白克思和颜楚杰虽然并非文教事务的主管**,但他们却跟宁崎一样是执委会的成员,如果能让这两位开口帮忙,那肯定要比余锋自己去找宁崎管用得多。 白克思听是听明白了,但却不太愿意表态帮余锋这个忙。他们这帮人来到这个时空已经有了一定的年头,各方面基本都稳定下来之后,很多人便都在盘算着要让自己的本事传承下去,除了亲生子女之外,自然还得有徒弟作为资料备份。所以在这方面找白克思帮忙的人也不少,哪怕他的主管范围并不对路,也会指望他能跟宁崎打一声招呼,或许能有助于达成目标。 白克思虽然很乐于促成用人单位与培训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但类似余锋这样情况也太常见了,要是为每个找到他帮忙的人都出面表态,那他可能连自己工作时间都保证不了了。 余锋好说歹说,最后还是拿了电焊机和焊条的生产时间做保证,白克思才稍稍松口,答应回头去找宁崎提一提这事,争取能给余锋的机械厂拿到几个定向分配名额。颜楚杰倒是很爽快答应了帮忙,不过作为交换条件,余锋的机械厂要在未来的一年内代军方免费培训两批武器维修师。 余锋倒也不觉得这样的交换条件会让自己吃亏,如果能就此争取到几个好苗子,那应该还有得赚。再说这么一来二去,大家有来有往,可不就跟白克思和颜楚杰都拉近了关系,今后不管再谈什么项目的合作,也就有了更好的基础。 饭后余锋与两人告别,然后又回到了机械厂,带着两个徒弟开始琢磨给电焊机再增加个散热的部件,以保证其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没忙活多久,有人来报告说是外边来了位姓卢的访客。 余锋一听,便让两徒弟先把电焊机的摊子收一收,他自己则是出去迎接这位客人。 来者名叫卢展鹏,是余锋在穿越集团中为数不多的好朋友之一。卢展鹏在穿越前是刚被广东茂名石化录取不久的一名实习生,所学的专业便是炼油技术。前几年台湾苗栗出磺坑油田的开发工作,卢展鹏也曾有份参与其中,但由于海汉穿越时并没有携带成套的炼油设备过来,因此尽管掌握了油井资源,石化工业还是只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