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3章
巴东港这地方与星岛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到千里,但这中间横亘着整个苏门答腊岛和马六甲海峡,实际上只能通过绕行半个苏门答腊岛的海上航线连接两地,距离相当遥远。 如果从星岛出发,一条航道是走马六甲海峡,绕过苏门答腊岛北端后南下,另一条航道是走苏门答腊岛南端,穿过巽他海峡后沿海岸线北上至巴东港。 但无论选那一条路,航程都是直线距离的三四倍之多。即便是海军的快船,日夜兼程全速行进,至少也需要一周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段航程。如果是普通帆船,则起码要半个月以上。 位于苏门答腊岛北端的亚齐国都城班达亚齐,与巴东港之间的航程也达两千里之遥,而且两地间没有连贯的道路。加之此地并不在印度洋与太平洋连接区的主要贸易航道上,可想而知这里的地理位置其实相当偏僻。 对亚齐国来说,这地方实在有些鞭长莫及,这也是为何亚齐国能够征服此地,但却难以实现稳固统治的原因之一。 即便米南加保人在百年前就修建了港口与外界展开贸易,但这地方实在太偏,外界其实很少有商人会主动到这里从事贸易活动。直到这里的香料资源被开发出来之后,情况才开始有了好转。 如果不是巴东港附近地区适合多种香料生长,那不管是亚齐国还是西方殖民者,大概都不会对这里产生太大的兴趣。但即便如此,这里的繁荣程度也远远不及那些位于贸易航道上的港口。 但相较于亚齐本国的商人,或是那些偷偷摸摸停泊在巴东港附近海域的西方商船,能为这里带来的商品都极为有限。而星岛佣兵团的到来,却在有意无意间为这里开辟了一条新的商品供应渠道。 不过掌握这条特殊渠道的并非传统海商,而是进驻此地的佣兵团。准确地说,是掌握着物资和船只调配权限的高级军官们——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营长邵天虎在内。 自第一营进驻巴东港开始,每个月都有两艘货船从星岛运来各种后勤物资,包括食品、药品、帐篷、武器弹药,以及佣兵们所需的各种生活用品。 既然有这种“便利”的特殊渠道,军官们当然也不会放过走私的机会。他们共同出资筹款,在星岛采购大量的烟、酒、茶、糖等商品,然后用物资船运到巴东港,再将其卖给米南加保人。 在海汉人来到这里以前,也会有别国商人贩运这些商品到巴东港,但无论价格还是品质,都很难与佣兵团走私过来的商品竞争。 毕竟佣兵团提供的都是以军需品的名义弄来的正宗好货,而且货物运费直接计入了军费开支,在成本方面是海商根本没法相比的。 尽管佣兵团来到巴东港的任务就是打击米南加保人的叛乱武装,但这也无法阻挡这些走私货通过某些中间商流入到米南加保人手中。 而米南加保人的付款方式也颇具地方特色,有的用以物易物方式,将本地出产的香料、牲畜、皮革等物资用于交换海汉商品,还有一些人已经学会了外界的贸易方式,他们会用自己炼制的砂金和以前西方商人支付的银币直接购买。 一开始军官们只是想以此捞点外快,但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这里其实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从事走私贸易的收益,可能会比他们从亚齐官方收到的驻军报酬更多。 整个西苏门答腊地区生活的米南加保人竟然多达几十万,其中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山林中的土人。他们没有真正见识过外面的世界,根本抵挡不住各种海汉商品的侵袭。尽管他们的消费水平不高,但人口基数大,交易量还是相当可观的。 而对于佣兵团来说,做这种走私买卖一没有运费成本,二不用向任何一方交税,而且整个交易过程都在自己控制之下,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佣兵团在巴东港地区的军事行动频率越来越低,多多少少也跟走私交易的规模日渐庞大有关。 当然了,这些小动作肯定瞒不过星岛当局的眼睛,毕竟以佣兵团驻扎在巴东港的这点人马,根本就不需要每个月在星岛采购那么多物资。至于这些物资运到巴东港之后是如何被消耗掉了,上上下下的人其实都是心知肚明。 但只要佣兵团的走私生意不涉及军火装备等禁售物资,不要把吃相弄得过于难看,星岛司令部就会对此保持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毕竟佣兵团的待遇跟正规军是有比较大的差距,如果半点油水都不让捞,这些部队也未必愿意长期驻扎在巴东港那种偏僻地区了。 当然了,最重要的原因是,邵天虎并没有对星岛司令部隐瞒此事。他甚至还专门写了一封密报给罗杰,说明了佣兵团在当地从事贸易活动的情况,并请示是否要向当地引入更专业的商业机构。 邵天虎的脑袋很清醒,他知道自己的部队不可能一直驻扎在巴东港,这门走私生意再怎么赚钱,也迟早有收摊的时候。但既然开了个好头,这里的商业利益当然不能便宜了外人,把买卖交到上司手上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如此的做法也成功博得了罗杰的赏识,佣兵团在巴东港的走私贸易非但没有被终止,反而是再次得到了星岛的默许。于是在他们驻扎期间,所有参与其中的军官都着实赚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