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 第221章 为玄德公刻石记功

第221章 为玄德公刻石记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221章 为玄德公刻石记功

「子龙,山阳郡的大小事务,我就交给你了,替我看好袍泽的身后事,别让蠹虫再叫百姓寒心。」

刘备将收回来的印绶,郑重的递给了赵云。

「云,必不负使君所托。」

赵云谦恭作揖道。

「有子龙在,备无忧矣。」

刘备笑了笑,望着众人说道。

在瑕丘县把太守印亲手交给赵云,刘备率军继续归返,大量在充州从征的辅卒纷纷被遣返回本籍所在乡里。

随着越来越多的士卒遣散回乡,各地郡县开府库以军府军功簿册发放钱粮丶

肉食丶布帛丶甚至各种生活器件与耕田器具。

不幸战殁在沙场的士卒,也有抚恤钱财和良田发放,又择无力抚养的子孙进郡县的农官学,成为农学僮,在学业的五年内,口粮与衣袍皆由军府支出,以减少百姓的负担。

许多黔首百姓得知自家子弟跟随刘使君征战整年,终于得胜归来,皆眉头舒展,眼含笑意,乡里之间的庶民百姓喜上眉梢,热闹的气氛几乎赶得上年末。

百姓主动拿出多馀的粮食来搞劳还要北返青州的战兵。

而刘备对前来送粮的庶民百姓,笑着婉拒道:「如今天灾频发,蝗灾丶旱灾时常卷土重来,盛夏越热,寒冬越冷,还是多留一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往年饥荒至而易子相食,须卖妻女为奴婢,才能生存下去。备之所以均田地,就是希望诸位能在面临灾祸时能熬得下去,不至于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埋骨地下。」

有老者流泪感慨道:「公甘愿分利于我等黔首,古今未曾有遇如玄德公者,

老叟年老体虚无以随军出征,愿为公刻石铭功,使我子孙世世不忘。」

刘备面对老者祈求的眼神,沉默片刻,然后含笑叮嘱道:「老丈为刘玄德刻石,需多护好身体,他年我再度南征,路经此地在村口重逢,老丈也能拄杖前来迎接我刘备。」

老者听见后,顿时泣数行下,连连点头答应道:「好,好,只要玄德公再来吾高乡里,无论老叟如何,必然前去迎接。」

刘备特意叮嘱,就因东汉时期为官吏立碑歌功颂德的风气盛行,连县令都享有生前身后名的殊荣,更何况他刘玄德。

尤其是在均田令推行的青充两州,有不少百姓工匠为他刻石,甚至有百姓冬天冻死在家中,不拿钱财去买柴草,也要买石块替他刘备去刻碑,光平原县一地,石碑就多达数百块。

百姓白天耕地,晚上成群结队偷偷去山里面开凿石块,运回家中雕刻,夜色不好还有人摔下山崖。

短短几年间,整个青州碑石数以万计,刘备见劝导无用只得下令强禁,官吏接到州部的禁令叫苦连天,因为他们也为玄德公刻碑了,这回跟着要被罚俸禄。

眼见百年盛行的风气屡禁不绝,荀或建言道:「强堵不如疏通,使君怀仁厚之心有功于百姓,大汉受儒学久矣,但凡忠孝者无不思报答之心。」

「如不受报恩,岂不令百姓寒心?」

在荀或的劝说后,刘备遂允许各县可以刻石,但每个县只能立一块碑,若有百姓因刻碑而身亡,乃问责长吏。

又让官吏多加劝导,才渐渐扭转了这股风气。

把自发前来搞军的黔首百姓劝回家,刘备松了口气,行至东平郡国见了牵招,各地又有文读送来州部让刘备决断处理。

兖州太守与县令得知玄德公在山阳郡为兵卒抚恤一事大发雷霆,罢黜了诸多官吏,有的还被下狱问罪。

还要在充州整顿吏治,官吏们人人鞠躬屏气,连钱财调拨都效率极高,通宵达旦就把名录核对完毕。

州郡最繁忙的官署除了户曹外,就是负责打造军械与农具铁器的金曹,工匠与长吏都忙的不可开交。

因为许多辅卒在选择发放物器时,宁愿不要帛布和肉食,也要选铁器农具好用来开垦田地,金曹史长吏眼看库存逐渐耗空,询问是否多开铁矿来锻造铁器。

县令无法决断,只能上报郡里,都再上报到州部,最后递到使君的案桌前。

刘备自然同意,令书佐撰写文书传至各郡,宁愿多开铁矿打造农具,也不能停下军械铸造,特别是枪矛刀剑丶箭矢不能停。

此刻与冀州袁绍的战事已然迫在眉睫,届时要在各州郡调兵,这种日常在战场上的消耗的武器,当然要越多越好。

青丶充对于弓弩的打造也在步步扩增,袁绍擅长用强弩对敌,刘备也在想办法遏制。

你有的我要有,你没有的,我也要有。

想到这里刘备不免有些遗憾,要是能把孔明的连弩捣鼓出来,就能让袁绍在战场上吃不了兜着走。

哪怕袁本初把北地的乌桓丶鲜卑胡人骑兵全叫来助阵,也能把对面连射的哭爹喊娘。

用武刚车阵加连弩,沿着河畔往前推进,所有的粮草辐重由漕河转运到军营,任由骑兵再多也别想轻易截断粮道。

倘若争夺运河与袁绍有水战之事,则把周公瑾也调来河北,指挥船艘编练迎敌,也算为将来为渡江水战积攒经验和练手了。

刘备心中思量,想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