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从满眼红名开始 > 第127章 一个木桶,车行物流

第127章 一个木桶,车行物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颗颗大小标准、规格统一的补血丸。

直到第六板,第八十七颗补血丸才出现了瑕疵,只有标准补血丸的八成分量,这也是这一炉最后的产出。

“还真的炼制成功了!”

“五百八十七颗,便是除掉一颗残次品,这一炉也有五百八十六颗。

即便放在药行,那也是顶尖制药大师水准的能力了。”

“……这……这完全没道理啊!”

一种万福坊的制药人面面相觑,感觉过往积累的一切有关药理药性的知识全部变成了臭狗屎。

从耿煊开始熬制补血丸开始,他们就好奇中带着看笑话的心思放缓了手中活计,想看他如何收场。

在目睹了他“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儿戏操作之后,他们更是完全将耿煊的作为视作“任性的胡闹”。

可现在,面对这明明非常不合理,却又铁一样的事实,他们只有沉默。

他们很想说,这是假的,一定有某个环节不对。

可是,只要闻闻那早已扩散到整个院中的、补血丸特有的香气,就知道,这补血丸不仅很真,而且质量还很好!

做成此事的耿煊,却并没有什么得意的情绪。

虽然,他制作补血丸的技艺还在大成境界,距离大师还要差点,可他的“药石术”却已经是真正的大师水准。

即便熬制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他也可以用“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方式将其调整回来。

除了会造成一些药性浪费之外,不会有任何不妥。

而且,即便是发生的那两次“失误”,原因也不在他本人。

耿煊暂时按下这第一次实际熬制中得来的经验教训,对一众以复杂眼神看着他的万福坊制药人道:

“大家再接再励,咱们争取赶在天黑之前再出一炉。”

虽然,他这一次并没有将所有处理好的药材全部用完,也足以再开一炉。

但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耿煊有信心一炉炼制更多。

既如此,他当然不会将太多时间浪费在不断的开炉熬药上。

能够压缩到一次的行为,他就不可能拆散成多次。

待众人继续忙活起来,耿煊对王襞和丁勇二人示意了一下,来到旁边一个水缸前。

这水缸前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木盆、木桶和木勺。

耿煊的目光在这些器具上来回仔细看了一阵,才将一个小木桶提在手中,对二人道:

“咱们现在约定一下,用这桶装水,装满的情况下,就是标准的一升。”

一边说着,耿煊就直接用小木桶舀了满满一桶水,将其倒入旁边一个木盆中。

“半升,就是这满桶水的一半,两升,就是用这桶装满满两桶的量。

三升四升,以此类推。

这方法够简单吧?”

王襞二人点头,要是帮主说到这个程度他们都还理解不了,那就是他们脑子有问题。

“以后,所有的液体,你们就按照这个标准来给我取药。”

一番实际操作,耿煊才意识到,最大的障碍,居然出在度量标准的模糊。

从臧子高那里得来的一大箱与制药辨药相关的典籍笔记,其中详细记录了很多药物、丹丸的制取过程。

但在所有药物的配方上,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用量都说“份”。

比如他现在熬制的这种补血丸,三叶草两份,熊血拌骨粉一份半,乌青根与玉明参的浸泡液各一份……

诸如此类。

耿煊当时就迷惑了,这“份”到底应该怎么解读?

重量?

体积?

亦或者就是药行内部的约定俗成?

每一种药材的“一份”,都是不同的?

这对清楚其内涵的药行内部人士来说,解读起来自然没有任何难度。

可对于外行人来说,这问题就大了。

在没有大师境“药石术”兜底的情况下,一种药材的用量错误就会让所有工作都前功尽弃。

多失败几次,不说经济损失,单是这接连不断的失败,也足够浇灭所有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耿煊甚至猜测,这很可能就是药行故意人为制造的一个障碍。

他无意去深究这到底是人心的阴暗,还是对度量标准的不重视,既然看到了问题,他当然就要着手解决。

王襞、丁勇二人也都明白了这样做的妙处。

王襞举一反三,立刻问:“那些干燥药材呢?”

耿煊道:

“液体用升做标准,固体就用公斤做标准……一公斤是多少?还是这桶,装满一桶水,这水的重量,就是一公斤。”

这世上已经有石、斤、两、钱这样的重量单位,只是还没有公斤,耿煊也不知道自己随口说的这个公斤与斤之间准确的比例。

他也不管,先规定了再说。

说着,他将木桶放到王襞手里,就在他已准备转身回屋时,忽然又道:

“这标准定下,就不要再改。以后,凡是涉及‘升’和‘公斤’的,全都以此为标准,千万别给我搞乱了。”

说罢,耿煊便返回了屋中。

而一见帮主离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