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搭建新灶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温柔地洒在山间,为空幽的山林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
新的一天,开始了。
“大家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好!小梨和小竹负责搅拌黄泥,我负责垒砖块,奶奶负责在山洞门口晒太阳。”
“各就各位!开干!”
随着程云桃一声令下,两个孩子便如同被春风吹动的风筝,瞬间充满了活力与兴奋,迫不及待地朝前扑去。
没一会的功夫,小脸蛋就因用力而微微泛红,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但这些都丝毫没有减少他们的热情。
“嘿嘿,我更快!”
“瞎说,明明是我更快!我不但搅拌得快,还搅得匀呢!”
程璟竹和程月梨手脚并用,一边搅拌,一边还不忘嬉笑打闹,偶尔还会因为谁搅得更快、更均匀而争论不休。
动作中带着几分稚拙却又异常协调,纯真的快乐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见弟弟妹妹们玩得正欢,程云桃也没有扫兴打断,只朝着两个泥猴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便转头忙起自己手头上的事了。
周秀芳背靠着洞口,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偶尔抬头望向忙碌的孩子们,嘴角挂着慈爱的微笑。
说起这灶台,能追溯的时期可久远了。
起初人们是用石块简单地围拢起来,以此作为支撑,放置陶器进行烹饪。
这种简陋的灶台显然无法满足全部的需求,人们便开始探索更适合室内使用的灶台形式,拥地灶应运而生。
利用泥土迅速堆砌而成的灶台,虽在建造上省时省力、简便快捷,但也有诸多局限。
其不耐高温的特性导致灶体易受损、开裂,加之缺乏必要的挡火结构,烹饪时热量四溢,令人汗流浃背,舒适度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采用石块或砖头精心垒砌的灶台则展现出了更高的耐用性和效能。
结构更为坚固,灶体紧密,密封性能优越,能够有效减少热量散失,提升燃烧效率,从而节省燃料,延长使用寿命。
既有水锅以备随时取用,又有案台以供食材准备,实用性大大提升。
程云桃大概在脑中构思了一下,画了个简单的图纸后,便撩起袖子开干了起来。
灶台的方位通常利东南,忌朝北,因为北方为壬癸水,水克火,被认为不吉利。
程云桃在山洞东南方的空地上,用细沙圈出了一片空地,再从之前带回来的砖块中进行挑选,选出相对平整,利于垒砌的砖块,铺设一个坚实的基座,以确保灶台的稳定性。
灶有固定的尺寸,一般灶长五尺为“象眼”,灶宽三尺为“三才”,灶高二尺四寸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灶门高一尺二寸合一天“十二个时辰”,宽八寸合“八卦”。
锅三口,二大一小,为“日月星”,前面的大锅是做饭之用,后面的大锅是煮猪食用,小锅为热水之用。
有了随身农场的加持,并不需要再额外的圈养家禽,程云桃索性就偷了个懒,只留了两个灶眼,前锅用来烹饪,后锅用来烧热水。
灶面要平整,以便放置炊具;灶膛要深广适中,以保证燃烧充分;烟囱要设计得合理,以便顺畅排烟。
凿石壁通烟囱的时候,利用的是岩石的热胀冷缩原理,通过火烧和水激的方式使岩石开裂,这种方法被称为“火烧水激”法。
只不过在操作的时候需要格外的小心,注意划定的范围,要是面积太大,会有坍塌的风险。
程云桃还顺道在石壁的上方再开凿了一个用来通风照明的孔洞,虽说门口的杂草去除后山洞里亮了不少,但多少还是有些幽暗,多了些光亮山洞里看着也更敞亮了。
这段日子再抓紧时间做个可遮盖的“窗户”,等寒冷的冬季来临之时,就能帮忙抵御些外来的风雪了。
灶台快要落成时,程云桃还往里头放置了些五谷种子,希望将来可以五谷丰登、家运红火。
紧赶慢赶,总算是赶在日落前将灶台给砌好了,虽然看起来简陋了些,但不影响使用。
一般新灶落成后,都要举行些仪式来庆祝,虽说现在条件简陋,但这该有的步骤还是得给安排上。
在民间传说中,月亮属阴,灶君属阳,故而流传下来一句俗语,说是“男不祭月,女不祭灶”。
可在程云桃看来,整日待在厨房内时间最久,最操劳的分明是女子,为何到了祈福之时,偏要让那男子上?
苦活累活女子干,烟熏火燎眼泪淌,偏偏是那男儿郎,撒手甩锅把福揽。
真是荒谬。
现在家中是她管事,若要祭灶,没人比她更合适了。
程云桃也不想搞得太繁杂,索性就沏几碗新灶茶来吃,这新灶茶就是芝麻茶。
先将芝麻去皮后炒香并磨成细末,再取大约一酒杯的芝麻末放入碗中,加入少量清水,接着用筷子沿着同一方向不停搅拌,直至芝麻糊变得浓稠且不易散开。
随后再慢慢加入盐水,继续沿同一方向搅拌,直至芝麻糊的稠度适中,大约达到半碗的量。
最后将红茶放入壶中,用沸水熬煮至茶汁变得浓郁,待红茶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