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大章)物极必反
收税来证明自己的实力的。
如果收不上来钱,你就算在奏疏里吹得天花乱坠,别人信吗?
哪怕你把你的郡发展的跟现在的长安县一样繁荣,收不上来税,就靠说话,怎麽说服皇帝?难道伟大的皇帝陛下还亲自去考察你一个偏远郡县?
那麽,中大商铺税收超高的话,别人为什麽要在你这儿开中大商铺呢?
就好像长安万年,别人干嘛不去万年县开?
但是想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
万年县能开中大商铺吗?
万年县的人哪有钱消费?他连小商铺都没有,哪儿支撑得起大商铺?
群臣之中,最聪明的是萧广,萧广低声:「回去后,我们的商铺房子不能卖了。」
汉中王刘胜回头:「嗯?」
萧广:「因为政策的原因,长安县的房子要涨价了,万年县的房子要跌爆,如果是万年县那边的房子,早卖早脱手。」
刘胜还没明白为什麽。
萧广超低的声音:「霍大人在长安县收税,是按照商铺收的,不按照人收税,而万年县是按照人收税的。」
「也就是说,如果在长安县做生意,但住在万年县的人,会被收两次税!他们肯定要脱手房子往长安县搬家的。」
「一旦这个头开起来,富人成规模的往长安县搬,长安县房价自然水涨船高,万年县自然一降再降。」
刘胜恍然大悟:「明白了。」
刘彻:「行,大家大概应该明白长安县万年县税收的不同了,你说说你对煤钢的建议吧。」
无论是张汤那种还是霍海那种,都是新税法,用脚投票已经开始了。
但这东西还没出结果,在真正的出结果之前,大家只能想像。
而梅黑夫根据这两条,也有自己针对煤钢的建议:「臣建议,煤钢可以私营,但是要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定税收。」
「而税收定多少不只是地方说了算,还要上报朝廷,让朝廷评判。」
「朝廷可以根据这个地方的情况,决定他们是重税还是轻税,决定这个地方税收是大部分上缴,还是小部分上缴。」
看群臣疑惑为什麽这麽说,梅黑夫继续:「就好比,比如同关煤矿,这个地方的税就必须大部分上缴,因为他除了各种矿之外,并没有大平原,不适合大规模的人口生存。」
「既然如此,这里发展民生那就是多馀的,它最多留一些钱发展道路,方便矿产运输。」
「可假如,洛阳丶成都丶信都这样的地方也出现了煤矿,那当然要留相当一部分在本地,因为这个地方除了煤矿,还有很多大汉子民,他们也有如长安县一样发展商业的可能性。」
「如果煤矿的钱,留在本地,又把商业也发展起来了,那当然更好,因为一笔钱,发展后,能收两种税,何乐而不为?」
一切的最大问题就是,钱,运输是要损耗的。
如果待在一个地方动都不动,就能让钱生钱,那当然是最好。
因为运输时,运的东西越多,损耗越小。
那如果钱少到一定程度,搞不好往朝廷运输,还得倒贴运费,这种地方,朝廷连管它的想法都不会有,北方草原上现如今就是这个情况,所以自古没有人把城市建立到大漠上。
没利益。
梅黑夫的话,让很多大臣都思索了起来。
这话的确有意思。
不按照统一的税收,而是因地制宜。
如果一个穷乡僻壤,很难有人去开矿,运输也麻烦,你要税收太高,谁还去开矿?
如果这种地方税收低一点,也有了发展空间。
如果是一个人非常多的地方,很多人都没法养家糊口,这种地方开矿主要能解决的问题反而不是税收,而是让本地人都富起来,然后带动商业发展。
这种收多少税,就需要研究讨论了。
如果有个地方人少,又富裕,那这个地方开个鸡毛矿啊?直接给他重税,让这个地方的人把钱往外带。
光是这样一个手段,几乎就是一个伟大的工具,和以前服徭役这个工具能达到的效果几乎一样,甚至更强。
很多人都觉得这可行。
但此时,张欧站了出来:「臣反对!」
所有人都看向了张欧。
这有什麽好反对的?
曹襄站了出来:「臣……也反对。」
陈掌:「臣反对。」
陈掌,虽然是陈家人,但实际上可是霍家外戚,他也反对?
接着,一个个的大贵族,几乎所有封了侯的人,挨个出来:「反对。」
给中小官员们都搞蒙了。
为什麽?
一大群人站出来反对后,张欧才开口:「臣反对的不是税收调节,也不是看地区情况决定留多少钱发展地方的方法。这是非常好的方法,非常厉害,梅大人的提议可谓是厉害,史书上必留下梅大人的丰功伟绩,万世传唱。」
「但,臣反对煤钢私营。」
「煤,收益远高于盐铁,钢,完全可以取代铁,并且做到很多铁做不到的东西,包括新式马车,还有北驰道上正在修建的桥不知道各位看过没有,里面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