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大汉有活爹 > 第194章 (大章)职业背锅人

第194章 (大章)职业背锅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建成,而且运量不大,所以要走水运,准确的说是海运。」

「如果一路运输到千乘,然后走济水往上,其实是绕路了。」

「如果海船从会稽直接进入长江,一路进入江夏郡,然后从汉水走到码头,送去宛城,宛城铁路直通洛阳,就能节约几个月的运输时间,而且运输更便宜!」

江夏郡,就是汉水入长江的交汇口,是前年刘彻刚刚建立的郡,这个地方几乎没有什麽发展空间。

当然了,指的是现在。

如果未来船不停地往这儿走,而且五百吨以上的只能到江夏郡就要停下,那其实这儿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不过,目前来说长江沿岸人口太少了,而且长江全是山地,中下游冲积平原又还没有真正的形成,所以未来几百年人口也不会真的多起来,起码不会像前世那麽夸张。

所以,真正的九省通衢就不是江夏郡(武汉)而是宛城,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南阳。

南阳,将会变得寸土寸金,征服南方之后,这儿需要建立铁路,买地就会很贵。

到时候再修建,就麻烦了。

所以,现在都开始经略南方了,就要先去宛城买地。

只需要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钱,就能缔造未来的粮食运输动脉。

最关键是,这条动脉,就抓在大汉朝廷手中了。

或者,刘彻不想把这麽多权力给朝廷,那这条动脉可以一直抓在皇帝手里。

聊明白后,刘彻心满意足准备回去了。

按规矩,钱刘彻出,地算霍海和刘彻的,未来铁路建成了,霍海出技术,刘彻安排人,利润三七开。

别小看这一条路,这条路能保证未来霍海生的第五个儿子,也过上家传全国首富级别的日子。

刘彻走之前,跟霍海提了一句继续推进要事。

这个要事,当然是明年官员的选拔的事情。

这个事情从夏天开始到现在,刘彻一直在催。

但霍海一点没推动。

现在刘彻多提点了一句:「你要是找不到人,你就去找文翁。」

文翁?

霍海记了起来,成都文翁石室创办者,蜀郡长期管理者,大汉好官排行榜榜一大哥,教育先贤,孔子之后第二出名教育家。

霍海是听说过文翁的事情的,毕竟这麽一个老牌封疆大吏,想不认识都不行。

当初大汉建立太学,一共招收五十个学子,成都的有十六个。

不是成都考上了十六个。

是文翁只派了十六个人来长安。

从那之后,太学一届一届换了多少人?石室的人依旧保持着这个数量。

直到前年,太学开始扩招,还有举孝廉停止后,各地读书人上长安,那时候来了三千多读书人,七百多个成都的。

在让后长安读书人越来越多,现在来了七万外来读书人了。

按道理来说,从北方中原还有宛城洛阳一带过来,反而好走一些,应该是那边的学生来的多吧?

实际上不是。

实际上因为成都先坐上了新商改的车,导致很多人直接暴富,他们都搞不清楚这股风怎麽来的,很多人都想到长安来。

于是,成都那边来了两万读书人!

目前长安七万外来读书人中来了两万。

而且这两万很多不是来当官的,是来见识新商改的。

所以这七万人中一共就有四万人读了新大学,其中成都来的占据一半。

而四万人中,已经毕业的有八千,其中成都的占据四千。

这些毕业的人中,诸如儿宽这样的在第一次大学考试中选拔过关的,其中几十个人中,也有一半是成都来的。

当然了,这些都是没算长安本地的。

简单来说,除了长安本地的人之外,就属成都来的读书人多。

读书人声量大,而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两条合起来之后,加上文翁半退休封疆大吏的BUFF,直接让文翁成了教育界顶流。

而之所以现在文翁这麽出名,是因为文翁一把年纪了,本来还以为一入蜀就一辈子都出不来了,结果临了还费劲千辛万苦来长安,为的不是享受,为的是考察新学。

文翁在这边根据成都的情况,也搞了很多本地化的东西,政策,送回成都。

长安这边有什麽变化发展,文翁这边也是送回给成都。

实际上文翁来长安已经小一年了,这一年中,他活动很少,他带来的其他弟子和官员多在长安走动,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虽然政治上来说长安一板砖儿下去能撂倒八个比他弟子官职高的人物。

但这些人也都是贵族坐上宾。

毕竟成都是新商改很重要的环节,而他们代表的是新学改革中蜀郡一派的力量。

霍海被刘彻提醒文翁之后,豁然开朗。

这个事情,还真就需要文翁办!

就算到时候别的人生气,能怎麽办?

就算百官和贵族,见到新的考试新的官员选拔制度后,要翻脸,怎麽翻?

把文翁这个小老头弄死?

文翁无论是贤名还是学名,那都是很高的,同时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