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入正轨
两人慢慢走在路上,沈柔止将女师父不好找的难题与韩盛抱怨了几句,韩盛问道:“非女师父不可么?”
沈柔止答道:“那倒不是,只是想着毕竟我开的是专教女子的武堂,女师父更能激励女徒弟们,你想,师父都能如此厉害,自己同为女子又有何不可呢?”
韩盛又问:“那若找不着呢?”
沈柔止接着道:“找不着不行先我来当几天师父,练练学徒的力气,实在不行再找个男师父。”
韩盛虽被拒绝心意,但总想着两人做个好友也行,只要看她欢喜自己也欢喜。他思索片刻道:“柔止,这些抛头露面的行当要想找到合适的女子做武夫子实属艰难,日后你若需要,我可在休沐日去你的武堂传授武艺,就像当初在京城时我教你一样,你觉得如何?”
沈柔止乍一听甚是开心,想着韩盛武艺精湛,脾性又好,当武堂的师父再好不过,刚想说好,又想起两人曾议过亲,今日碰巧碰上都稍觉尴尬,若真的聘韩盛做师父,两人见面的时候更多,人多口杂,难免被人知晓两人曾经的过往,到时岂不更令人难堪。她默默往前走,许久都不言语。韩盛知晓她的顾虑,道:“柔止,你不用想太多,我教授武艺只在无事时去,多是休沐日,平日还需你教导学些基本功,我们两人遇上的时候并不多,而且咱们坦坦荡荡,何须担忧那些闲言碎语呢?”
沈柔止从小是个直来直往的性子,那点担心也只是在心头闪了一下,听韩盛一说觉得甚有道理,愁绪便已烟消云散。她白嫩的脸上扬起明媚的笑容:“那好,我先忙武堂的杂事,等招到学生,找不到女师父,我去请你。”
韩盛被沈柔止如冬日暖阳般的笑容感染,嘴角上扬:“好,一言为定。”
沈柔止回到家中,多日来的烦闷一扫而光,连晚膳都比平日多用了些。饭后,她坐在书案旁,执起笔,将自己开武堂的事事无巨细地写在纸上。写着信的沈柔止在温暖的烛光中漾起浅浅的笑。在一旁伺候的小环瞧着小姐面露微笑的模样,仿佛感同身受,也淡淡地笑起来。
这边沈柔止沉浸在幸福之中,那边李元恒和齐王正在商议购置冬装。南域地势较高,冬季虽不如北地寒冷,却也不似春日温暖,也需着冬装,只是没有北地的棉袄厚实。暗桩传信,荣帝已多日不在朝臣前露面,茹素斋戒的七七四十九日早已过去,仍是三公代为处理朝政,宫中德妃蠢蠢欲动。睿王暂无异动的迹象,但恐不能再瞒多久。是以,今岁购置的冬装需比往年厚实保暖些。
自齐王遵圣命来云岭城之时,荣帝就安排了监军跟随,说是督促齐王勤政,实则行监视之责,以防齐王有不臣之心。如今荣帝不理政事,监官却仍尽忠职守,每月将齐王所为事无巨细一一记录在册,传往京中。这五六年来,每逢冬季来临,军营中购置的冬装主要以轻便的夹袄为主,而这显然不够抵御北地冬季的严寒。怎么在监军的眼下购置加厚的冬装而不被其发现成了眼下的难题。
******
三日后,武堂所需的物件器具都已采买妥当。早在开武堂之初,沈柔止就在思索起个什么样的名字。看女侍卫的话本子时,沈柔止专门寻了些历史上的巾帼英雄的事迹来瞧,其中最为钦佩的便是代父从军十二年的花木兰。虽说武堂并不是以教出个女将军为目的,但鸿鹄之志是每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中的一朵灿烂的烟花、一剂祛除病痛的良药、一颗甜到心里的饴糖,并不一定要实现它,却可为平淡的生活增添色彩、驱逐苦痛、刺激味蕾,是以沈柔止便将武堂名字定为“慕兰堂”。名字定好后,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引人来武堂报名学武。
沈柔止缺乏经验,除去向父母双亲请教,还与府中下人讨论。自和韩盛说好聘请的事后,遇着难题沈柔止也托人去问他的意见。为女子开设武堂在大兴国实属是开天辟地头一回,众人初闻时都是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到出谋划策之时,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有说学那酒楼,小二在门口吆喝,介绍酒楼特色;有说学戏楼,在人多的地方摆一下戏台,唱出名声,自有人上门听戏;还有人说印制传单,逢人便给,总有感兴趣的。
许是听的太多,沈柔止脑子里尽是一团浆糊。父亲整日忙得很,母亲对此不感兴趣,哥哥又在京中,李元恒也远在云岭。沈柔止无法,只好寻韩盛前来商议。
沈柔止将这几日听来的方法说给韩盛听,韩盛也没做过生意,但知什么马配什么鞍,要想武堂招到徒弟,首先得确定招什么样的人。他问:“柔止,你这武堂要招的是那些贫民女子,可对?”
“对,但要是富家女子想学也可以来。”沈柔止答道。
韩盛颔首道:“嗯,世家贵女规矩大,不说家中是否阻拦,她们自己就会先觉得学武粗鄙,定是不会来的,还是先盯准贫民女子。既然要招贫民女子,那你可想过她们可能掏不起学武的费用?”
“我想好了,我开武堂不是为了挣钱,她们只需要掏一文钱,算作入堂费,日后可在武堂做些洒扫、做饭之类的活计,这样我就不用专门请人了。”
“可想过要招多少人么?”
“这倒没想过,毕竟从没有人做过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