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寄情
李元恒上前敲门,杨恕警戒四周。不一会儿,院里就传来脚步声。孔武打开院门,瞧见门前站着两个人,虽都穿着一身粗布长衫,但观其面相明显不是寻常百姓,尤其是这头一位,剑眉星目,面如冠玉,一瞧就出身不凡。
孔武隐约猜到这两人或许与将他带到京城那人有关,试探问道:“两位可是那黑衣小哥......”探子少显于人前,多穿黑衣。
李元恒颔首,“进去说吧。”
孔武闻言急忙侧身,将两人迎进院子。
李元恒进去就直奔正堂,孔武随后,杨恕执剑站在屋外。
十五之内都是年,京城仍沉浸在年的欢喜里。初一过后,小摊小贩、沿街店铺都陆陆续续开始营业,年节里达官贵人们出手都颇为阔绰,正是挣钱的好时候。冬日严寒,街面上却热气蒸腾,人声鼎沸,寒风不再凉,反而沦为人们互相凑趣的引剂。
这小院隐于闹市之外,杨恕听着远处吵吵嚷嚷的声响,不禁忘了时间。待李元恒出来时,他才惊觉双腿有些酸麻。
孔武并未出门送别,杨恕不解,看向自家主子。李元恒看他一眼,初时并未言语,待将院门阖上,才轻叹:“他也是个可怜人,虽在济南府时见识多了不少,但这等阴私之事确实闻所未闻。乍然听闻我欲让他与一太监交好,他一时接受不了实属正常。再给他一晚考虑,若不愿,给些银两,是回济南还是留在京城都随他。你明日来此再问他一次。”
杨恕应下,骤然发觉,主子近来似乎不像以前寡言,若有兴致也愿意与他解释他疑惑不解之处。什么时候开始的?杨恕粗枝大叶惯了,实在想不明白,摇了摇头,不再作他想,跟在李元恒身后越行越远。
沈柔止与车行定好,初三后车队就要取冰运冰,也就再运两趟,之后一路上越往南走气温越高,损耗越大,就不值得耗费如此人力物力。愉夏里沈柔止根据年前运冰量,预留好来年储冰的地方,趁着冬日里天气寒冷,将冰窖填满。
车队起了大早,将储冰箱装满后已是晌午,吃了午食正要启程南下,便瞧见远处两道青灰色身影朝湖边靠近。此处本就有靖安侯府护卫小厮在此低调行事,看见自己主子来了,早就有人小步快跑到了跟前,边走边将车队即将启程南下的事告知。
车队也知道这是位高权重的靖安侯,自是不敢怠慢,领队见了礼就站在一旁听候吩咐。他早已将给沈柔止的礼物交给随行的护卫,来与不来车队都不会敷衍,只是他也不知为何,办完了公事,不知不觉就到了城外,不知不觉就到了翠湖。或许他并不想止步于此,他也想随着那一车车的冰,走到心上人的身边去吧。可正如翠湖,冰可去远地,化作甘甜入腹,或化作水汽弥散在天地间,然其本体却只能存于这穷山峻岭之间,等着人来饮来瞧来赏。他可跨马远游,也可闲庭信步漫步人间,或者追随爱人随心而动,可他心中总有一种渴求,不管他身在何方,总有人将他牵挂,家中总有一盏灯是为他而留,给他安稳,让他心安。那个人就如那不动于山的翠湖,源源不断为他提供生命的甘甜,滋润他干涸的心田。而她所在的地方就叫做“家”。
领队还以为靖安侯是有事要嘱咐,却见他望着翠湖出了一会儿神后,只说了句一路平安就离了去。领队挠了挠头,不明白堂堂靖安侯白跑一趟是为何。
时辰到,车队整装,一声“走”乍然响起,车队缓缓动起来......
车队到时正赶上上元节,临幽城中处处挂上各式彩灯,自日落就燃起,将城池映的光彩盎然。将冰块在愉夏里码好,沈柔止招待大家吃元宵、饮酒酿,众人吃喝玩闹好不快活,仿若这世间一切烦恼事都可随风而去,再不用时时放在心上,眼下的喜悦才最重要。
沈柔止留下小环招待大家,她回了沈府和父母吃了晚膳,又喝了几杯,头有些疼,便回了屋里歇歇。兰芝去给她熬醒酒汤去了,卧房里就只有她一人,李元恒托人捎来的礼物正放在她的梳妆台上。她睡不着,拿过长匣,打开,里面一只莹润白亮的玉簪静静躺在匣子里。拿在手里,触感温润,如凝脂一般细腻而富有光泽,一瞧就是上等羊脂玉,配上杏花纹和一只停在枝头的红娘,素雅中又有一丝俏皮。匣子里还有一封信,不用说就知是他写来的。沈柔止放下簪子,打开心,就着烛光就看了起来。
信中说这玉簪是他跟着雕刻师傅学着雕的,学艺不精,只能雕些简单的花样,权做送她的节礼。信末装作不经意写道城外杏花林又多植了些杏树,今年花开时定会让她惊叹。
沈柔止哪能看不出这是催她回京,心中觉得好笑,堂堂靖安侯府比那幼儿还要黏人,生怕她不回,次次来信都要明里暗里催促。她一手支颐,一手将信放回匣子合上。望着一旁的针线笸箩,里面静静躺着一只荷包,上绣海浪纹,海的边上是一颀长身影,身穿玄衣,面海而立,长发披于身后随海风飘扬。绣活虽不如小环和兰芝高超,但已是她能做的最好,且耗费时日之久让她心力憔悴。元月初一是他生辰,彼时阴差阳错没有与他过过一次生辰,如今两人心意已定,偏偏她与他又分隔两地,不能与他一起庆祝,便想着送他一份生辰礼。她很是废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