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明元辅 > 第179章 “刑天”行动

第179章 “刑天”行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一日也是事多,刚刚议论好继续出兵,另一个非正式的出兵命令也来了。

为什么叫非正式呢?因为来的是朱翊钧催促高务实汇报安南局势的圣旨,但为什么询问安南局势和“出兵命令”挂上了钩,是因为朱翊钧在这道圣旨中引用了他爷爷世宗嘉靖帝的一首诗。

这首诗是这么写的: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此诗的名字,叫做送毛伯温,是当年嘉靖准备出兵摁死莫登庸的时候,写给南征主帅毛伯温的,此后安南一战虽然没有真正打响,但莫登庸毕竟是畏惧请降了,因此毛伯温功成而返,此诗遂成千古佳话。

这首诗浅显直白,论文学水平当然很一般,不过意义却很重大,尤其是最后一句“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被后世不少人津津乐道。

朱翊钧似乎也很喜欢这句,之前高务实中了六首状元之后,他送给高务实的那首诗里,“二百年来真魁首,朕为文曲落书丹”似乎就和这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这一次,他直接把“原版”送来了,这个意思就非常明显了,他需要高务实的“太平待诏归来日”换句话说,就是尽快抵定安南然后回来,朕已经等着赏你了。

而既然郑松是诈降,想要太平待诏,当然就只能赶紧打啦。

次日一早,高务实登台点将,领大军出征。此次南下,虽然分出去莫玉麟和阮倦的四万余人,但因为有郑军的降兵,所以兵力依然极盛。

计有高务实家丁hitun近五千,广西狼兵四万余,莫氏降军三万,郑氏降军三万,依然保持了十万以上的大军。

对于安南而言,十万正规军,那无疑是排山倒海一般的大军除非你相信当年安南人抵抗大明时真的有七百万大军。

这真是个神奇的数目,因为当时整个安南的人口大概只有“七百万大军”的一半,经过了一两百年到现在,安南人口估计也不过就是五百万左右。

嗯,这七百万“火星兵”可能是开外挂刷出来的。

但高务实这十万大军却是实打实的十万多人,他甚至没有玩中国历朝历代都喜欢玩的把戏号称。

十万大军,按照过去的习惯,号称三十万、四十万,其实问题不大,甚至号称五十万也不是不可以。

但高务实没有这个爱好,他在出兵的同时,派出黎、郑降臣前往南方宣谕,就是直说已经“出兵十五万南下”,丝毫没有虚夸莫玉麟和阮倦手里还有四万兵,加上舰队,十五万只多不少。

阮潢的反应目前尚不得而知,倒是郑松的反应很有意思。

高务实的主力两日后抵达静嘉府,发现这里的官员都跑没了,军队也早已撤走,静嘉府实际上成了一个“不设防城市”,而且郑松很老实的履行了他在降表中的态度:避免百姓受苦所以百姓没有撤走。

高务实没有就此发表看法,照例在城外露营,只是派人安抚了城中百姓,又挑了几个后黎朝的降臣暂时把城中事务管理起来,免得一些牛鬼蛇神都跑出来浑水摸鱼。

要知道,把治安搞坏了,也是会影响他高按台声誉的,毕竟从现在起,这里就是“光复区”了。

又往南走了三日,到达演州府,此处是当年大明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下辖的一个直隶州,领芙蒥县、琼林县、茶清县三县,后黎朝也没有对此作出改变,仍称演州。

在明属时期,这里设有演州守御千户所,另外设有芹海门巡检司、羊变社巡检司两个巡检司。后来有些什么变化高务实不是很清楚,据阮有僚说,此处在平时“驻兵少有超过两千之数”。

但现在两千都没有,跟静嘉府一样也是一座不设防城市,城中秩序是靠“耆老乡绅”在维持。高务实听了,轻哼一声,按照静嘉府的做派一样,派了郑氏降臣管理城内治安。

静嘉府和演州府两处,高务实虽然把治安这块交给了郑氏降臣,但却派了驻军:每府派了五百家丁hitun加一千五百莫氏降军,一共分了四千兵马出去。

他其实考虑过把这两处只派驻降军,但又怕没有“大明天兵”压着,降军们的军纪很难保证莫氏跟郑氏血海深仇,鬼知道他们会不会乱来。

至于派郑氏降军驻扎,那还是算了吧,搞不好就把后路直接送还到郑松手里了。郑氏降军要安心用起来,至少也得等郑家覆灭之后再说。

至于现在,如果是莫氏降军是二等待遇,郑氏降军就只好将就一个三等待遇了。

一视同仁什么的,高务实没有兴趣去搞都一视同仁了,谁肯卖力往上爬?谁肯挖空心思来向他高按台效力表忠心?

别说不能一视同仁,高务实甚至还在考虑多分几个档次,比如分个什么一等团、二等团、三等团甚至四等团,有不同的待遇差别,才能让下面的人老实安分、力争上游嘛。

多熟悉的套路,只是眼下还没空而已。

演州既下,高务实在城外休整了一天,确定后方一切正常,这才继续南下。

从演州到英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