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明元辅 > 第133章 盖州上任

第133章 盖州上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反盗版已撤

盖州,早在汉代就是商贾云集的辽东重镇,金代时乃有盖州之名。到了大明洪武四年,改盖州为盖州卫,翌年建盖州新城,这新城便是如今辽东苑马寺卿的夏秋驻地。

盖州地处辽东南部,在辽东半岛则位于西北偏中部,是辽河平原与辽南丘陵的交界之地。

而如果把目光单纯的放在大明眼下这个时期,那么盖州这一块地区,还是分割辽西和辽东的咽喉之地因为此时的辽河河套地区还在蒙古人手里,确切的说,是在朵颜三部的炒花部手里。

辽东苑马寺原本是个管理马政的机构,所以设置比较简单,乃有“正卿一,少卿二,寺丞四,主簿一”,其中苑马寺卿作为主官,为从三品少卿正四品,负责佐寺事寺丞正六品,分别督管辽东苑马寺下辖的六监二十四苑养马事宜主簿从七品,负责典省勾校文书。

不过此前已经说过,这个养马的差事现在基本上废了大半,苑马寺卿本身也很少再把时间放在养马之上,而成为了辽南的军政主官,所以这些属员之中如少卿,虽然级别不低,放在别处已经是个知府,但在辽南的实际地位很一般。

辽南真正重要的人物一共就两位,一位就是苑马寺卿主要权威来自于兵备副使这个兼差另一位则是武职,“分守海盖右参将”。

眼下在任的这位海盖参将名叫孔东儒,辽海卫人,于万历七年出任本职,此前为广宁左营游击。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是李成梁的人。

为啥呢?

首先,他是辽海卫人,辽海卫虽然带个“海”字,但实际上位置在辽东最北方的开原,开原有两卫:三万卫和辽海卫。而辽海卫以南,便是铁岭卫李成梁的老家和根基之地。

李成梁发迹后,扩张势力的第一件事就是控制铁岭卫以北的三万卫和辽海卫,因为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其在辽东北部的“势力范围”,这还是多年前的事了。

孔东儒既然能以辽海卫的出身混到今天这一步,没有李成梁的点头甚至推荐,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其次,他的前职是广宁左营游击,这个职务也不简单,实际上是辽东总兵麾下最关键的几个游击中排名第一位的辽东总兵现在就是驻广宁的。

李成梁这些年早就把辽东军经营得几乎成了“李家军”,他手底下最关键的一位游击,还能不是亲信心腹吗?

况且,要不是亲信的话,能够外放海盖参将这样一位辽南头号武将?做梦。

这位孔东儒孔参将大概是得了李成梁的吩咐,对高务实十分亲热,但绝不交心。虽然亲自领着千余兵马前往娘娘宫也就是营口迎接了高务实来盖州,但一路上只是胡乱吹捧高务实,并不说什么正事。

吹捧这种事,高务实见得多了,孔东儒的吹捧也未见得有什么新意,无非是文武双全,功勋盖世那一套,高观察早已免疫。

于是高务实主动把话题扯开,从营口到盖州的这一段路上,高务实主要是问了些关于盖州乃至海州的地形、交通乃至经济情况等问题。

盖州地貌特征为“六山三水一分田”,以这个年代的粮食产量来说,光靠种田是养不活人的,而且盖州还不方便开垦田地,因为盐碱地太多,勉强开辟为田地,也种不出多少粮食来后世红朝倒是搞定了这个问题,至于现在嘛,那是想都别想,高务实也没这么专业的农业技术。

所以盖州的经济主要是利用地理位置来做中间站辽东辽西的中间位置,正好干这个。

除此之外,就是靠水了。

水有两种,一是辽河、大清河等河流二是海,盖州西临辽东湾。

辽河等河流,原本用处不算很大,毕竟南船北马,辽东人此前更喜欢陆路运输,但自从高务实前几年在娘娘宫附近新建了营口港之后,一切就开始悄然发生变化了。

营口港由于背靠京华这个商业巨头,拥有的生意伙伴也是巨大的资源,因而每年的吞吐量都在快速而稳步地上升。

与其他港口一样,货物光是运到港不行,还得运到各处,这就需要运输方便。

其实以营口的位置,即便走陆路,也能轻易辐射辽东、辽西两翼,辽南也是一样。但如果单说去辽东方面,那么辽河与太子河等河流就很有用处了。

京华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当然这是因为京华老做这种事,于是很快建立了河道运输,从一开始的十几艘内河运输船,一直到现在大小内河运输船百余艘之多,完全掌控了辽东方面的内河运输业务。

虽说内河船只远远小于海船,但这么多船,光是运京华自家的货物显然多有多剩,能够经营成这样,自然是把辽东本地的运输方式都改变了才能做到的。

毕竟在这个年代,水运肯定比陆运便宜,唯一的麻烦在于辽东太冷,当寒冬来临,河面封冻,就不好办了,甚至连这些船只都要提前离开,驶入专门的河港封存起来,严重影响京华的运输效率和赚钱效率。

这些事高务实在来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孔东儒的泛泛之谈让高务实提不起多大兴趣,干脆把话题转开,问道:“海盖二地,如今有兵几何,堪用者几何?马匹哦,这个就不问你了。”

孔东儒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