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明元辅 > 第198章 挽狂澜(上)

第198章 挽狂澜(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已于三年前被劾去职,所以这事不能说是他的责任,当然,还不能不说这事和此前努尔哈赤的受封所打下的好基础有很大关系。

四是万历三十四年,放弃宽甸等六堡已开垦多年之地,为正在发展中的努尔哈赤提供了势力扩展的空间。

万历元年,由李成梁倡议,将官军的防线向鸭绿江边推进了800里,将原来的孤山堡移建到张其哈剌佃,险山堡移建到宽甸,沿江新安四堡移建到长佃、长岭等处。这就是著名的宽甸六堡。

六堡位于鸭绿江以西,毗连建州女真,是防御女真的前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经过三十几年开发,“生聚日繁,至六万四千余户”。

李成梁第二次守辽时,军事力量大不如前,防守吃力,便与总督蹇达、巡抚赵楫一起建议,放弃了这一带地方,将防线后撤。于是,这一片已开垦之地就落入了努尔哈赤之手。这时的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以及海西女真三部,势力蓬勃发展,地盘的扩大对于发展更加有利了。

李成梁作为辽东大帅,而且是在朝中和地方都极有影响的“太师”,在以上四件事上对努尔哈赤崛起初期的顺利发展无疑是在外因方面起了很有利的作用,也可以说,李成梁对努尔哈赤的崛起是有帮助的。

所以综上所述,高务实认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成梁和努尔哈赤关系密切,对努尔哈赤的崛起起了有利作用。正因如此,后来努尔哈赤叛明为患时,朝野都说李成梁“养虎自贻患”,直至后世也还有人骂李成梁是汉奸。

但高务实认为,即便他与李成梁如今并非一路,甚至还属于政敌,但如“汉奸”这样的评价,仍未免有些过激。

客观地来看,李成梁守辽三十年所作所为,虽然无论间接,还是直接,都对努尔哈赤的崛起有利,但从本质上而言,他还是在忠实地执行明廷对边疆少民“分而治之”的政策,“离其党而分之,护其群而存之”。

对不听朝廷约束的王杲及其子阿台、叶赫部两代东、西贝勒等进行严厉的惩罚,给以足够力度的打击,但对表现“忠顺”的努尔哈赤却是宽容的,后来很值希望他能像哈达部王台父子一样效忠朝廷、忠顺守边,而对于他后来的叛乱,高务实认为李成梁应该也是始料而不及的。

不过,李成梁镇辽后期,当年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早已消退,辽兵的实力也早已不是当年,要控制辽东局面他已经力不从心了,所以才有了他万历三十四年放弃六堡之防的举动。

当时他提出放弃六堡的理由就是“地孤悬,难守”,事实上这是一句实话,也是实情。这时候他所求的只是维持辽东暂时的平静无事了。所以,也不能说他是有意扶持一个他所服务的王朝的叛逆者、掘墓人。

“汉奸”这顶大高帽既然摘掉,高务实就认为李成梁在他过去的功劳之下至少罪不至死高务实本身在政治上一贯不喜欢搞斩尽杀绝,正如同当年他没有对张居正斩尽杀绝一样。

哪怕你是我的政敌,但只要你的基本出发点里头还是有为这个国家和民族考虑,那我就不至于非要与你不死不休。

人民内部矛盾嘛,还不算完全的敌我矛盾,这属于我站了上风、掌握了实权就可以偃旗息鼓的矛盾。

而且说实话,实学派官员们现在对李成梁的抨击本身也已经开始出现“拔高”,尤其是说李成梁尾大不掉这一点。

李如松在不久前刚刚履新,去了宣大任宣府总兵,麻承恩被调去陕西三边进行西北平乱战争之后的扫尾工作。故而任养心在弹劾李成梁的说辞之中有“环神京左右蟠据,横骄莫可摇动”一语。

这个说法就显然有些拔高,因为李如松刚刚调任宣府,而宣府事实上是实学派或者干脆说高务实的基本盘之一。李如松虽然带着五千辽东铁骑,是放在哪里都称得上强大的一股力量,但具体到了宣府的话,这五千铁骑也只能保证他说话有人听一听,绝对称不上什么“不可摇动”。

宣府之军力,总额已经超过13万,而且作为高务实影响力巨大的“嫡系”军镇,无论武备还是训练都堪称楷模,虽然不能说已经可以无视李如松的五千铁骑,但至少可以丝毫不惧。

李如松之外呢?李家军出身的将领虽然众多,所任职务也不能说不重要,但无论在哪即便是在辽东,也不足以形成“尾大不掉”。

本来辽东方面很可能真要出现这种可能的,但经过高务实抚辽时期的一番操作,他的宣大“嫡系”对辽东已经有所渗透,而辽东仅次于李成梁的本地将领曹簠也早已是他麾下将领,目前所掌握的“嫡系力量”是并不弱于李成梁的。

李成梁平时在辽东显得极其强大,那和他是在任辽东总兵关系更大,如果没有这张虎皮,单靠李家军可不至于。

况且李家军被李如松带走了五千,这次又损失了八千其实并没有完全损失掉,但朝廷方面包括高务实现在都按全军覆没计算了,当初号称四万家丁的李家军现在只剩两万七千左右在辽。

辽东有大军十八万左右,李家军剩下的这不到三万人真的能反了天去吗?何况曹簠及高务实的宣大嫡系加在一块儿也有将近三万,李成梁如何能真正做到尾大不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