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救救我吧
不穿鸳鸯战袄。 想得容易。 但实践起来,刘承宗发现自己想简单了。 王庄的棉花不少,棉布也不算少,但满打满算,只够做一千多套棉衣棉裤。 颜色上就更发愁了。 最好的兵衣是红色,红色戎服能激发人的勇气。 其次黑色也不错,能显得庄重严肃,而且还耐脏。 可刘承宗啥颜色都选不了,没染料,只能用紫花布的原色,洗得颜色深就是淡赭色、颜色浅就类似土色。 这让刘承宗发愁了整整半天。 后来跟哨长一议,倒还真不算坏,陕北到处是土色,再加上一帮穿土色衣裳的人,离远了还真没准能骗过斥候。 反正也不下雪。 兵衣的服制上,刘承宗倒是想开动一下大脑,但现实环境,没有生产线的条件,只能越简单越好。 衣裳设计复杂很容易,但照着设计做出来很难。 放下去让王庄和队伍里的民妇做,最后交上来一堆不一样的,比设计的还复杂,而且还没了统一着装的优势。 最后定下的兵衣规制,是带顿项可做头盔内衬的棉帽、圆领箭袖曳撒、箭袖棉袄、收小腿的棉裤、厚布行缠。 曳撒里缝几根绳,把箭袖棉袄系在里面当夹层。 天冷就系上棉里,等天暖了把棉袄拆掉,单衣宽敞点,曳撒的服制也不耽误穿。 棉袄棉裤都要用寸宽间隔走竖线,不让棉花乱跑。 没鞋,鞋底太费劲,一时半会没人手去纳鞋底,只能靠承运从延安府各乡采买。 不论如何,将军在合营后有制作兵衣的意向,让狮子营士气得到提振。 有这些兵衣,入冬后在外面套上罩甲、棉甲,完全抵御严寒还不做到,但崇祯二年的冬天,可能是他们很多人有生以来最暖的一年。 足够让战兵辅兵感到振奋。 刘承宗先让人做了一身,拿给上天猴,骗他去洗澡。 其实这衣裳是刘承宗让人比着他自己尺寸做的,上天猴穿上绝对不合身,刘承宗比他壮多了。 反正上天猴也不知道,带着一脸英勇就义的表情跳进了杏子河,也不知道这家伙为啥这么不爱洗澡。 后来一试,胖了点,但扎上腰带看着还行,兵装里就又多了条宽布腰带。 可把上天猴高兴坏了,趁全营都没兵服的时候,使劲穿着兵服跑出去显摆。 工哨哨长师成我也挺高兴。 说起来奇怪,师成我在三原得王徵传授,掌握了一手铸造红夷炮的技术。 在刘家庄造鸟铳,整天提心吊胆。 可到了这边造甲片,心里反倒是不怕了,还敲得挺高兴,颇有一番终于找到组织的感觉。 师成我蓄着三撇胡,抡惯了铁锤身体生得强壮有力,诉起苦来都感觉不到委屈:“将军有所不知,刘家庄挺好,可周围都是种地百姓,小人与何信,两家人造铳,生怕官府派来衙役就把我们灭了。” 说着,中年匠人抬手在杏子河谷揽过,道:“这不一样,若将军的部队都挡不住他们,那小人被官军捉走也就捉走了,不冤。” 俩匠人本来就被通缉,跑到延安府避难又是真进了贼窝,却没有多难过。 恰恰相反,还挺喜欢这种逃兵环围的安全感。 俩人过来的路上就商量,该给刘承宗准备个礼物。 过来没几日,师成我就从携带的东西里挑出个合适的,打算送给刘承宗。 是杆手铳。 但它不巧就不巧在,师哨长给刘承宗送铳时,他正站在靶场射箭。 刘狮子重新提起九十斤强弓,数息之间给靶子来了个三连珠。 干净利落。 他的力量回来了。 连珠箭的射击间隔短,没机会仔细瞄准,要靠感觉,只要开弓稍有迟缓,就是失手。 不过只要力量回来,这就不是问题了。 三箭直接把立在旁边的师哨长看得怀疑人生。 ‘刘老爷那文质之人,怎么生了个这样的猛将娃娃?’ 师哨长在心里嘀咕:自己跟何信在刘家庄用心捣鼓出的东西,眼前这将军可能不稀罕用。 人家放箭比放铳快多了,而且强弓重箭,威力也不小。 明朝的单兵武器,用火枪的不少,但别管是京营还是其他地方,都是依士兵能力挑选兵器。 火器还没对弓箭形成绝对优势。 弓马娴熟,那就用弓,若没力气、不会射箭,学习用铳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