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治罪刘台
官的无能,教出一个无能之辈。
提前让小皇帝对权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还会加重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别人不说而他魏广德说了,最起码问心无愧。
对这样的大臣,其实起复都在皇帝一念之间。
“这两个圈说完,剩下就是科道这个圈子。
尽管科道言官的品秩不高,但他们的地位极为突出,拥有广泛而重大的职权,包括规谏皇帝、弹劾百司、纠察吏治等,形成了一股对朝堂的威慑力量。
严格说来,考成法好坏不说,但就六科对内阁负责这一条,其实就有违三方构架平衡.”
魏广德并没有因为对外廷可能不利就避而不谈,而是直接了当说出其中深意。
等魏广德说完,小皇帝皱眉思索好半天才迟疑着说道:“按魏师傅的说法,那刘台奏疏里的东西,似乎是对的?”
“不是对和错的问题,先前我已经说了,科道对陛下负责,但陛下年幼,无法行使权力,是太后代行。
如果按照刘台的说法,这也是不行的,也是违反祖制的。
实际上就事论事,在内廷不能独立行使权力的时候,外廷适当加强有利于朝廷稳定。 在陛下还未亲政前,现行的权力架构其实是对的。
而刘台的奏疏厉害就在于这点,他说的都是对的,可惜却在危言耸听,丝毫不顾及实际情况。”
魏广德分析道,“若张师傅是在陛下亲政的时候如此做,自然是大逆不道,可实际情况却不是。
刘台之所以如此上奏,其实就是恼恨叔大兄之前申敕他的事儿。
辽东大捷本就不是巡按御史的功劳,自有巡抚和地方总兵官上报,他急吼吼报捷,就是心怀叵测,就是越权。
申敕,本就是正确无比。
即便在战争中他做了一些贡献,但巡按御史的主要职责依旧是监察辽东地方官,当初的申敕让他记恨在心。”
经过这几天的了解,魏广德其实还知道了别的一些事儿,只是实在不方便在小皇帝面前细说。
那就是刘台和之前遭遇处罚,被降职外放的御史傅应祯之间关系不错,或者说御史傅应祯的想法也是刘台的想法。
当初傅应祯上奏,只说考成法的危害,请求皇帝废止此法,并没有弹劾张居正。
尽管政治理念不同,但还在张居正勉强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虽然按他的脾气,为了彻底贯彻执行考成法,张居正依旧没有对傅应祯心慈手软,但真实目的也是为了杀一儆百。
魏广德出于老乡的情面,出面和张居正协商斡旋,总算把人捞出来,只是外放,已经留够了情面。
要知道,严惩傅应祯,目的之一就是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可没想到,最后还是发生了。
张居正内心里肯定是对当初放过傅应祯感觉到后悔的,何况这次弹劾直指他本人,还是他的学生。
这些话,魏广德自然不好说。
所以只能把责任都扣到刘台身上,让他去承担怒火。
就在这时,门外有小太监对门里面喊道:“万岁爷,刚刚司礼监的消息,首辅大人第三封致仕奏疏已经送到了。”
“什么?”
小皇帝大惊失色。
之前张居正上奏陈情,反驳了刘台的奏疏后,虽然宫里温言宽慰,但张居正明显没有接受,一直留在府中闭门不出。
即便宫里连续下旨赏赐,但是几天后,张居正还是上了第一封致仕奏疏。
奏疏呈上,小皇帝和太后宣召张居正,朱翊钧表示并不相信刘台所弹劾的话,还要惩治刘台给他出气。
李太后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道,先皇离开我们孤儿寡母,全靠先生维护。
现在皇上还未长大,国家大事繁忙复杂,先生如果真走了,您让我们母子怎么办呢?
表示皇上一定会为他做主,叫他不要有太多顾虑。
劝说无果,于是只能是让张居正回去先休息一段时间。
几天后第二封致仕奏疏送上,太后和小皇帝琢磨半天,最后由朱翊钧下旨挽留,说张先生忠诚为国,并非只有朕知道,朱家所有的祖宗都知道鬼邪小人必受重惩。
望张先生以朕为念,不要介意别人说了什么。
不过现在第三封致仕奏疏送上来,情况可就有点不同了。
貌似,张居正是铁了心要离开。
魏广德此时虽然没有见到奏疏,但也在皱眉,感觉张居正也太胡闹了,视国事如儿戏。
等奏疏抄本送进文华殿,魏广德看完后才摇摇头。
这次的奏疏,张居正算是图穷匕见,这也是只有极少数懂张居正的人才能看明白其中奥秘。
奏疏里张居正坦陈自己离开实在是迫不得已,说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为帝所代理的事儿,是皇上的事儿。
所代理的话,那也是皇上的话,刘台说我擅作威福,其实没错。
因为我代表的是皇上,您的言行举止不是威就是福。
代皇上执政三年以来,臣得罪了不少人,这些人把臣恨到了骨髓里。
臣一日不去,这些人就一日不安心,臣一年不去,这些人就得一年不安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