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国潮1980 > 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还手

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还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被抓,追究法律责任,也不过被关个十几天,罚一点款就出来了。

那么除了食宿、机票、律师费这些必要的开支之外,再给每人二三十万港币,再用不了什么钱。

当然,这只是办事的成本,他们要给社团大佬的钱,当然要多一些了。

不过,最多花个一千万港币就足够了,能赚至少一倍,已经足够那些社团大佬们满意的了。

但即使如此,兑换成日元,也就一亿五千万日元而已。

对别人或许是个很不得了的数字,但对于宁卫民来说,这点钱也就洒洒水啦。

说起来,还没他从保险公司赔付中获得了利益一半多呢。

所以这个方案可以说是代价极小,破坏性极强,宁卫民毫不犹豫就认可了阿霞的提议。

而剩下的,就看郭家收到这份“大礼”是作何反应,要怎么应对了。

…………

1987年10月11日的下午两点,身在京城的郭可丰在酒宴散去,送走客人后,带着微醺的酒意,独自回到了自己在香格里拉酒店的豪华套房中休息。

他摘掉了领带,脱掉西装,把衣服挂在了衣橱里,转身就坐到落地窗前的摇椅上,且从茶几的盒子里拿起了一根雪茄烟。

然后身在温暖的阳光中,悠悠然夹断了雪茄,点燃之后美美的吞云吐雾起来。

抽雪茄原本就是他不多的嗜好之一,何况他更喜欢这种事成之后的放松感。

虽然这只是片刻的,短暂的,自己给自己的一点小小奖励,马上下午还有一个重要的商务会议要参加。

但却能让他感觉到一种努力过后获得收获的快乐,充满了成就感。

他这么说,并不是在炫耀什么,而是实实在在的感受。

如果是足够了解他的家族的人,那么仅仅从他的姓名,就能知道他是亚洲糖王郭氏家族的一员。

不过,人们要是因此认为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就能在三十五岁,成为一家跨国粮油公司话事人的话。

那这种想法对他来说就太不公平了,甚至可以称之为偏见。

因为他能做到这个位置也没有那么容易的。

实际上除了投胎投的好之外,其实他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也离不开他个人勤奋和努力。

要知道,他只是糖王的近亲,是糖王的侄子而已,并不是糖王的亲儿子。

还远到不了可以安心躺平,只要老实听从家族的安排就可以按部就班上位的程度。

而且不得不说,已经在马来西亚站稳脚跟的郭氏集团是个大家族,光糖王这一代人就有兄弟六个,然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数个子女。

所以可想而知,即便是身为郭氏家族的一员,郭可丰照样得“卷”。

他从小到大不会感到轻松,反而会有莫大的压力,想过吃喝玩乐的奢侈生活更是想都别想。

父辈那一代创业不易,对他们这些子女的教育和要求都很高,希望他们都能成为真正的精英,不可能拿大把的金钱让他们当没用的米虫,去过纸醉金迷的日子。

要是他们自己再不努力,就很容易被家族看轻,然后泯灭于同一代兄弟姐妹之中,变成一个平庸的普通人。

要是这样的话,当然也就再也没了进入郭氏家族核心的机会。

幸好,郭可丰在同一代兄弟姐妹之中是那个既努力又有天分的优秀者,从小就争气。

不但学业上成绩优秀,更是对于经商有着浓厚的兴趣,很早就入了糖王的眼。

因此他这位六叔,才会像对待亲儿子一样栽培他,给了他不少机会。

郭可丰还记得自己1972年从新加坡大学毕业时,直接就被六叔点名,进了郭氏集团的联邦公司。

日理万机的六叔在这里,亲自手把手地带他从面粉业务做起。

当时他们叔侄保持着每周会见两三次的沟通频率,配合十分默契。

在叔叔的指导下,他迅速成长起来,以质优价低的方式从加拿大、澳洲、美国等地收购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加工成面粉、饲料、豆油等,然后销往世界各地。

可以说,正是得益于糖王的悉心培养和倾囊相授,他才迅速摸清了做生意的门道,把家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也为自己的父母在家族内部挣来了荣誉。

1974年,他的六叔还在港城成立了嘉里控股有限公司,作为郭氏家族在港城和大陆内地开展业务的旗舰公司。

香格里拉酒店、京城国贸中心就是它后来的杰作。

1980年起,糖王就让他出任郭(新)有限公司董事,主管集团的食用油和粮食生意。

1986年,糖王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开拓郭氏集团在海外对方,特别是华夏内地的粮油加工项目,成立郭氏粮油公司。

而到了今年,郭氏粮油特地在港城组建嘉里粮油集团,作为投资、拓展华夏内地粮油生意的专业平台,而对这件事,糖王也派他这个侄子亲自上阵负责。

由此可知糖王对他的看重,而他的身上又担负着多么重大的责任。

不过,从他的角度来看,一开始还不大理解呢。

明明在海外能做更好的生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