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二章 心理学萌芽
随着高翰文安定浙江,朝廷派来的两附郭县令终于是到了。
一个算得上是高翰文的老熟人,之前徐阶的众多心腹之一,同届的状元,先前被吕芳收拾晒晕在皇宫的赵名。可惜了这名字,要是去研究电灯肯定有优势的。原先被徐阶嫌弃搁置,最近难得被清流矮子里面拔高个,推举出来到杭州看一看到底如何。
一个状元,按道理都是知府起步的,但杭州这两附郭县的税赋远超一般的府城,甚至多数地区,全省的税赋加起来都不如。考虑到如此富得流油,也不算是埋没了。
另一个就是高拱的门生,去年那次恩科才中的二甲进士,关登。高拱没有别的要求,就是要来学全了,学完高拱再在朝廷以高氏变法的名义大举施行就是了。说学全其实主要是学杭州哪些可以借鉴的具体政策,理论就不必了,那些弯弯绕绕一来耗时耗力,二来高翰文自己也不敢说完全正确。与其学理论,不如学那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政策。
高翰文看到眼前这年龄相差十来岁的新上任县令,又转眼看了看带着这两人来拜码头的弟子杭州知府许国。
“好好办事,造福百姓吧。维桢,你虽是知府,却也是最为年幼,跟两位新上任县令解释的时候,耐心些。如果他们能看懂这边的政令,也是一件好事。”
高翰文没几句话就把人打发了。两个附郭的县令,上下都是自己人,还不至于在当前的情况下闹出什么事端来。
最近,泰州学派的颜均就要过来了,既然那边心理学已经搞出来了,那么对应到社会科学里面的行为心理学也该提上日程了。
只是行为心理这东西哪怕在后世的国内也是小众话题,而且以大明这么差异巨大的百姓知识结构,还真不知道写出来是好是坏呢。就怕有人照着教科书坑蒙拐骗就惨了。
都是时代的代价,必要的抉择。
高翰文只能在心里不停地安慰自己。既然后世百姓都能理解原谅甚至主动参与时代的代价,那么在大明大体应该也是可以的。
期间也就温佥事来汇报过一次目前的抓捕人数,直接突破六千人。
杭州的大牢基本上是头一天被放空,第二天立马就被人填满了。
高翰文不得不批条子动用一些还没找到东家的闲置作坊来安置。
到了夜里,关登竟然悄悄地敲门询问学问了。
高翰文开门时是有些意外的,高拱就算是推崇新学,但他的弟子这么深夜来访,总觉得有些不同寻常。
但关登倒没有这些顾虑,高拱选中他就是看中了其直肠子的个性。所以虽然说了高拱需要的重点,但他自己的爱好,高拱可没有禁止。
关登在京城其实有几次跟宋应昌交流的机会,但一直以来困扰的问题都没有问明白,当然自己也没想明白。
趁着现在高拱刚上位,还没跟高翰文闹翻,关登就赶紧来询问了。为什么会有这个紧迫感呢,关登自己也觉得好笑。恩师应该是相当有容人之量的。
“你问这个啊,在京城有去问过宋应昌吗?他跟你怎么讲的?”高翰文没直接回答,反而问了一句。
想不明白为什么新学要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微观上好的在宏观上难道还会不好吗?宏观好了,又怎么不会福泽微观呢?
这个问题,经济大学堂的学生问过很多次了,前面高翰文自己讲,后面就让几个弟子去解释,解释不明白的,就处罚自己那几个倒霉的亲传弟子。
这其实是个门槛,能不能理解,就是真新学与假新学的分野。
这一点传统儒生是吃亏的。按照儒学,家国天下,家国同构,是没有宏微观之分的。在家里行得通的在朝廷里面一定行得通。无非就是相互玩角色扮演,让皇帝演好家长,自己演好儿子罢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路径是顺畅无比的,做好了前者就能做好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