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书院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新命记 > 第七一六章 通途

第七一六章 通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数月未见,胡大宝比先前强壮了不少,不再如同过去那么干瘦了,说起话来也是中气十足。

但是他的独眼龙装束,依然未变,尽管穿着大明朝官军的衣甲,却怎么看都更像海盗多一点。

杨振看着他,想着他说出来的话,最后点了点头,表示认同了他的观点。

满鞑子在重修熊岳城的时候出乎意料地增筑起棱堡来,甚至在他们的后方盖州城都增筑了棱堡,一方面固然说明,这个多尔衮确实有其高明之处,另一方面却也说明多尔衮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他这么做,是要转攻为守了吗?

要知道过去的满鞑子可是一直维持攻势,基本上是追着各路明军打,很少考虑整修城池营垒,摆出一副固守的态势。

那么他们现在开始学自己增筑棱堡,是不是意味着他们要转攻为守了呢?

虽然满鞑子驻守的城池增筑起棱堡,表面看来好像对杨振接下来的作战不利,但是这个迹象所透露出的大战略大形势,却令杨振心中有些欣喜。

这说明满鞑子自奴儿哈赤以来形成的快速崛起之势,已经显现出了疲态,虽然不能说是强弩之末,但至少受到了一定的遏制。

杨振想起自己在去年的时候,曾经打掉了宣府那边的沿边奸商团伙,打断了满鞑子一个极其重要的粮食、铁器、硝石、硫磺等物资的来源渠道,时至今日,其后果也应该有所体现了吧。

再想起满鞑子前不久派了使团前往汉阳城要求李朝借兵借粮借船助其作战的事情,杨振的心里,就越发明朗起来了。

“呵呵,这个睿郡王多尔衮倒是鬼精鬼精的,不过这个背后的道理嘛,想一想,也颇能说得通。他们在观马山一战,被我们缴获了那么多重炮,但凡有点见识,也的确应该担心我们用重炮去攻他们的城!”

杨振并没有直言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判断,但却给出来了一个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解释,当下众人听了点头不已。

在杨振看来,征东平虏将是一个总体战,谋求战场上的胜利只是一个方面,而且是比较困难的一各方面,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也要多管齐下。

比如经济战,尽可能地打掉满鞑子的外部物资来源,切断他们与盘踞在宣府各边口的奸商们的贸易渠道。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好像满鞑子打仗主要靠的是弓马骑射取胜,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满鞑子在黄台吉时期早已经不是纯粹的冷兵器队伍队伍了,他们的火器装备程度甚至高于明军,装备的火器精良程度也远高于明军。

正是这些火器装备,配上了他们原本就擅长的弓马骑射,才使得他们战斗力爆棚,看起来纵横天下无人能敌。

但是,所有火器化程度比较高的队伍,与使用冷兵器的队伍相比,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那就是严重依赖后方的物资补给,尤其是火药弹丸这些特定的物资补给。

大明朝人口众多,到了明末虽然国力疲敝,但仍然远胜于东虏后金那个弹丸之地,可为什么屡战屡败,就是搞不定这个小小东虏后金国呢?

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个因素却绝对不能忽略,那就是建州女真崛起之后历次出关征讨东虏后金国的明军,都过于依赖来自大后方的后勤供应了。

仿佛没有了坚固的城池屯粮藏身落脚,没有了充足的铳炮弹药压制敌人的攻势,他们已经不知道该怎么打仗了。

到了最后,征东平虏对他们来说,就只剩下不断地修城池,不断地要粮饷,不断地要援军,不断地屯弹药,除此再也没有其他法子可想。

这是万历末年以后直到大明朝被沉重的财政负担压垮最后分崩离析的真实写照。

但是这个最后令大明朝亡国亡天下的绝症,如今却在满鞑子的所谓大清国身上提前出现了一些征兆和苗头。

对杨振来说,满鞑子要筑城要修棱堡,很好,那就修去吧,最好从熊岳城开始,一路往北,一直修到辽阳城,修到盛京城,修到抚顺城,修到他们的老巢赫图阿拉城。

在杨振看来,以眼下满鞑子大清国的国力,如果他们要是这么办,那么他们也就不用干别的了,也干不了别的了,早晚国力耗竭,不战而亡。

当然了,这其中的复杂关系,杨振一时也说不清楚,面对北路诸将,他也没有必要将这些和盘托出。

“这,都督当初在松山城的时候首创棱堡之法,其守御之效早已验证,如果将来都督有北上之心,对多尔衮增筑棱堡的事情,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北路协守总兵吕品奇见杨振从最初的惊讶之中镇定下来之后,似乎对多尔衮增筑棱堡的事情并不怎么当回事儿,立刻这么提醒杨振。

“而且,最近熊岳城那边的满鞑子似乎有了南下石棚山甚至许官堡修筑堡城的迹象,要是多尔衮叫人在许官堡、石棚山一带也修筑了棱堡,不消多,只需要几门炮,咱们从复州城北上的道路,可就要被拦腰截断了!”

“哦?有这个可能吗?”

听了吕品奇所说的话,杨振抬头又去看胡大宝,就见胡大宝点头说道:“据卑职亲自打探,满鞑子怕是已经选好了地址,随时可能动工开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